中国园林网6月25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正式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这是国家继“985工程”、“211工程”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凭借突出的学科专业实力顺利入选,成功把握住了这次重大机遇。
中南林科大从“林”起家,以重点学科带动相关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积极培育交叉、新兴学科,不断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科技和学术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7个国家管理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这些看似枯燥却令不少高校羡慕的数据,充分显示了该校出众的学科实力。从单科性大学发展到今天这样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中南林科大在学科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发展之路。
舞起“龙头”,打造优势学科群
一所高校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龙头”。
2001年5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定位站,与南极长城站一道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并成为当时省内高校中惟一的国家级站点。同年12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中,森林培育学科脱颖而出,实现了该校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2007年,木材科学与技术和生态学2个学科也成功获批。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达到3个,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随后,学校确定了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整体学科实力的发展思路,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作为构筑完善多学科发展体系、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学校又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专门成立学科建设处,遴选学科带头人、学科顾问和“树人学者”,按照学科进行院系调整、启动“学科引领工程”,实施重点学科建设与培植、学科基础平台建设、学科人才梯队培植、学科自主创新促进等“4项计划14个专项行动”。
通过挖掘重点学科的孵化作用,生态学、风景园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旅游管理、土木工程等一大批新兴优势学科得到快速发展,构筑了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4大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生态学和风景园林学均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依托生态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雄厚实力,他们先后成功申报到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而像中南林科大这样拥有2个以上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高校,全国仅有4所!
特色学科发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凭借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高端学科平台,该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屡创佳绩,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木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的元老赵仁杰教授,首开竹材工业化利用的先河,推广建成200多条竹胶板生产线,累计创造工业总产值350亿元。该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吴义强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木质细胞瞬间皱缩及最大瞬间皱缩理论”,他带领团队开展的无烟不燃木基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木材1200℃无烟不燃,核心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年创利润数十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学科开展的中国梨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为我国南方砂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和主栽品种优化配置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由谭晓风教授领衔开展的“南方砂梨种质创新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砂梨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多个省大面积栽种,为果农带来丰厚收益。
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专家们从1978年起,扎根远在会同深山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攻关,每天收集分析气象、水文、植物、土壤等原始数据。至今,它所拥有的各种观测数据,其数量之多、内容之细、持续时间之久全国唯一。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以田大伦、闫文德、项文化为代表的教授们提出了我国亚热带特别是湖南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和技术参数,为评价湖南省乃至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估算绿色GDP以及开展全球环境外交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及示范研究”成果结束了我国一般只能采用草本植物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恢复的历史,一些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科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该校还在全国首开“校县合作”模式。“十一五”期间,学校就与312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274个,新增产值为210.5亿元。近三年,该校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
发挥师资优势,开辟成才“绿色通道”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伴随着中南林科大学科建设平台的快速发展,教学科研人员也得到迅速成长,并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顶尖人才加入。目前,该校高级职称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85%。拥有博士生导师117人,硕士生导师485人。他们中既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集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于一身的专家们,立足三尺讲台,为学科和全社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根据学校规定,所有教授都必须给本科生授课。在这里就读的学生,都有机会在拥有大批高端设备的开放性实验室里由老师指导动手做实验。当一些本科毕业生对于如何开展科研工作还没有任何头绪的时候,他们早已跟随教授们前往林场、林业局等地参加野外观测、资源调查、林木育种等实践活动。一些优秀学生直接参与学院老师们的科研项目,这些宝贵经历为他们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更为其学术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11年湖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该校吴凤娟等同学的“不霉不蛀黑竹改性技术”荣获特等奖。今年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的李義同学,在校期间获得5项发明专利,33项个人实用新型专利。
通过四年的熏陶,这些学生都深切感受到所学专业的价值,大多深深热爱上了自己的学科。以林学院为例,每年都有超过30%的同学进入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深造。而森林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园林等专业的学生,则是国内相关企业争相招揽的“抢手货”,连续几年毕业生供需比都保持在1:5左右。全校毕业生就业率及质量始终位列全省高校前茅。
同时,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还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开辟了“直通车”:作为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的高校,该校的优秀本科生可以直接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并有机会硕博连读。
推荐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