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14次调水调沙使入海口湿地环境有效修复

2012年06月27日 11:47中国新闻网孔凡元

中国园林网6月27日消息:“12年前,由于黄河水时断时续,这里一度面临着湿地无水、干涸退化的窘境。调水调沙带来的生态补水,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旅游局副局长孙海燕26日表示,大量黄河水的注入使得黄河入海口的湿地环境得到有效修复,众多两栖动物和鸟类回归,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记者当日从山东省黄河河务局了解到,从本月19日开始,黄河防总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实施黄河2012年汛前调水调沙。到24日上午黄河下游最后一个水文站山东省利津站流量达到1290立方米每秒,标志着黄河第14次调水调沙的水头已顺利入海。目前山东省泺口以上水文站流量均已达到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预计今后几天流量还会缓慢增加。为确保黄河调水调沙期间行洪畅通,黄河山东段54座浮桥已全部拆除。

黄河调水调沙始于2001年,主要目的是深化对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减少水库淤积,维持或扩大下游主河槽过洪能力,并促进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努力实现生态调度与调水调沙的有机结合。

山东省黄河河务局资料表明,今年已进入第14次的黄河调水调沙,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冲刷,过洪能力增强,黄河入海口湿地逐步实现生态恢复和良性维持。黄河调水调沙累计进入下游总水量超过了500亿立方米,从小浪底水库泄出泥沙的总量为4.12亿吨,而大水冲刷下,进入渤海的泥沙总量则接近8亿吨。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运行的双重控制下,山东黄河主河槽12年间平均刷深了1.5米,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11年的4100立方米每秒。连续12年的调水调沙,不仅实现黄河不断流,也让山东沿黄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山东年均引黄供水量达60多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全省一半以上的的耕地和48%的人口。

推荐阅读:

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监测正式开始

山东东营:中国最大葵园花海 黄河边绚烂绽放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入围山东省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

山东:黄河故道 人沙对决 一位村支书的治沙史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