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白色的“蛋”是一个个蚕茧,蚕蛹中则孕育着毛毛虫的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
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杨树食叶害虫美国白蛾,这下遇到天敌群了,专门吞噬它们的啮蜂,已繁育成功并形成了规模生产”。“听说还要研制松毛虫、玉米螟等害虫的天敌,防治成本比化学防治方法还省钱”。“这是一项技术性革命,减少和不再喷洒农药后,生态环境将变得更好……”昨日,来自全省18个市的140多名林业园艺行业的技术骨干,齐聚漯河市参加河南省林用药剂药械培训班。当听到培训期间将被安排参观“新生事物”——我省唯一的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时,许多人兴奋地热议起来。
以益虫治害虫 传说变成现实
它们个头不大,比小芝麻粒还小;作为人造的害虫天敌,它们不但会吸尽害虫蛹内的全部营养,还会将其“斩草除根”。它们寿命很短暂,犹如昙花一现。
“漯河将建成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今后,我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将由化学防治转向生物防治。”一个月前,漯河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宋孟欣透出这一风声时,许多人还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 “首批两千万头周氏啮小蜂——美国白蛾等害虫的克星,已经破茧而出了!”昨日,该传说变成了现实。
“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在漯河市建成,这是国家林业局的重点科技项目,是我省首个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项目。”漯河市园林局总工程师、繁育场场长朱振江说。
育24亿头啮蜂 14万亩杨树无忧
“害虫天敌‘周氏啮小蜂’,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在天敌繁育区记者看到,不同的门头上,挂有冷藏室、繁蜂室、接蜂室和操作室等科研部门的牌子。“蜂身长仅1毫米,无蜂针,不攻击人,首批已培育出了两千万头。”业务副场长张素华说。
周氏啮小蜂是一种优势寄生蜂,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计划今年生产24亿头啮小蜂,明年生产可达48亿头。
一般来讲,放置四五个孕育啮小蜂的蚕茧壳,即可消灭掉1亩杨树林的美国白蛾等害虫,每个蚕茧内可拥有5000头左右的啮小蜂。以此推算,24亿头啮小蜂,可保护约14万亩白杨林免遭病虫害。
比自身重千倍 咋能将它吞噬
在繁蜂室里,工作人员们正小心翼翼地摆放着一个个白色的“蛋”,这些白色的“蛋”其实是一个个蚕茧,蚕茧包裹着一排排胀鼓鼓的蚕蛹,一个蚕蛹体重约有10克,而蚕蛹中则孕育着密密麻麻的周氏啮小蜂。
“培育这些蚕蛹中的周氏啮小蜂,必须将温度始终控制在2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蚕蛹体内的周氏啮小蜂就基本发育成熟了。有时候也可以把蚕茧剥掉,直接把蚕蛹放进羽化瓶中繁育。”技术人员姬琨、许勤告诉记者。
一个啮小蜂,能够消灭一个美国白蛾,它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一刻不停地寻找白蛾的蛹去吞噬。一个白蛾蛹的毛毛虫总量,是一个啮小蜂的上千倍,“蛇吞象”永无休止。
目蚕蛹“爬”上树 害虫遭遇“围剿”
“当美国白蛾等害虫达到繁殖期时,我们才能将装着蚕蛹的蚕茧挂在树林中,不然起不到治虫的效果。”昨日,记者跟随繁育场的技术人员来到城郊防护林,将即将破茧而出的啮小蜂现场释放。
“在自然温度下,在蚕蛹内蛰伏已久的周氏啮小蜂醒来,争先恐后地,自动寻找躲在树木上的作战对象。”技术人员将一个个寄生着满满的啮小蜂的蚕蛹,或绑或钉在比人稍高的树干上。
据悉,一只小蜂能在一个白蛾的蛹内产200个卵,繁殖量是美国白蛾的200倍。
不断繁育新品种 能够收获高效益
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都在800万公顷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通过繁育“益虫”来防治“害虫”,在提高虫害防治能力的同时会避免危害环境。
目前,我省正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从以虫治虫进一步扩展到以菌治虫、以毒治虫、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模式。
据悉:现在繁育生产的啮小蜂,将无偿供应给虫害严重的各城市,起步阶段全部由政府买单。
推荐阅读: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