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钟鼓楼环境整治调查:需拆迁多处老建筑

2012年06月08日 10:10中国文化报

中国园林网6月8日消息:今年初,北京市东城区常务副区长徐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东城区今年计划恢复钟鼓楼广场,还原历史上“晨钟暮鼓”的景观。此前,当地政府曾计划在钟鼓楼地区酝酿实施“时间文化城”项目,遭到不少规划、文保界专家和文保人士的质疑。那么,今年实施的“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与“时间文化城”项目之间有无关联,它包含哪些内容,其实施将对历史城区的保护带来哪些影响?就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从“时间文化城”到“钟鼓楼环境整治”

2010年初,从北京市东城区“两会”上传出消息,该区将斥资50亿元在钟鼓楼周边建设传统计时报时文化景观区,名曰“北京时间文化城”,占地12.5公顷。由于该项目计划拆除周边街区大量传统院落,而代之以若干“纪念性广场”和仿古建筑,并开展大面积的地下空间开发,可能会严重破坏传统城市肌理,遭到文保专家和民众的反对。

因为钟鼓楼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家文物局也向北京市文物局发公函过问此事。此后,随着北京市文物局《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新建工程的请示》上报,“时间文化城”项目实际上被终止。

去年底,东城区提出包括“钟鼓楼环境整治”在内的“十大保护项目”,目标在2013年完成。2013年,北京将迎来“建都860年”(1153年,金贞元元年,完颜亮迁都辽南京,改燕京为中都),这“十大项目”的实施将是一次献礼之作。

今年1月15日,东城区区长牛青山在北京市人代会上针对“钟鼓楼环境整治”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东城区还确定了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比如,钟鼓楼时间广场工程。这个项目即将启动搬迁安置工作。搬迁涉及到500多户居民,如果推动顺利,今年内可以竣工。”据记者查证,“搬迁500多户居民”,这大大超出了《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招标》中提及的“共涉及拆迁居民约130多户”。记者曾向东城区有关负责人证实,未果。

据了解,“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的开发商——北京东方康泰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隶属北京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该公司为东城区国资委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营业务为“文化地产”。近年来,由此公司经手的项目包括菖蒲河公园(2000年—2003年)、交道口东危改项目(2001年—2003年)、东四危改项目(2001年—2003年)、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2007年至今)、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区(2007年至今)、蜂巢剧场(2008年)、国子监文化产业区(不详)等。这些项目多在旧城以内,且处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其周边。

有意思的是,钟鼓楼地区的改造,始作俑者之一为BIDG(美国波士顿国际设计集团)。该公司曾在我国多个城市推动历史街区改造,并因设计方案给历史街区保护造成较大冲击,而受到众多文保专家和媒体的质疑与批评。记者调查发现,目前,BIDG的官方网站已经关闭了所有链接,但通过百度空间“北京中轴线”上的信息,仍可以确定钟鼓楼项目的最初设计方就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波士顿集团。该公司2009年接手钟鼓楼保护区设计任务,随后公布了本文开头提到的“时间文化城”方案。

而对比目前的“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和“时间文化城”设计方案,可以发现,“恢复整治项目”疑是“时间文化城”方案2011年10月的修订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保人士指出,修订版对波士顿集团提出的由纪念广场、展厅、钟表城和餐厅等组成的“时间文化城”方案,进行了缩水,但仔细读过“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现有规划方案的愿景介绍“……以鼓楼东南角正在建设的时间博物馆为呼应,展示时间计时文化,传播区域历史文化,共同打造钟鼓楼中轴文化休闲城市”,不难发现,现在的“恢复整治”与之前大张旗鼓的“时间文化城”或许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涉及的面积少了一些。这位人士表示,如果当地居民传说中的“分阶段完成”属实,那么“时间文化城”项目面积也未必减少了。

“环境整治项目”仍需拆迁多处老建筑

根据北京市部分媒体报道,2011年底东城区提出“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是因为“人民生活不便,与历史风貌不符,对文物保护不利”,因此该项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二是兴建位于鼓楼东南角的“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规划中的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位于鼓楼东南角,规划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6亿元,2012年上半年启动,预计一年内完工,建筑基地约6200平方米(自测)。该项目地块于2006年拆迁,但空废至今。奇怪的是,这个时间博物馆在设计方官方网站上的标题却是“北京钟鼓楼国际会议中心”,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曾有一些专家将其评价为“挂羊头卖狗肉”。

曾有人如是评价钟鼓楼:在如今的中轴线上,具有平民特性的、以四合院为主要空间载体的,钟鼓楼是唯一的一段。从上个世纪名为“民众教育馆”的体育场,到“平民市场”,再到“风味小吃市场”,钟鼓楼始终延续着一种“平民气息”。然而,近年来钟鼓楼的实际角色逐渐呈现单一化趋势,对于老北京平民气息的过度消费,使得钟鼓楼快成为旅游商业街了。

2011年1月,东城区人代会(临时)二次会议上传出消息称,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意欲达到重现该地区“明清风貌”的规划效果。对此,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恢复明清风貌应该参照《乾隆京城全图》进行保护,该图绘于1750年(乾隆年间),反映的应该是‘明清风貌’。”如果说由于年代久远,《乾隆京城全图》有很多修补的痕迹,其本身不是绝对准确的,那么用当前的钟鼓楼及周边格局图片对比挂于北京城规展览馆的青铜浮雕《北京·一九四九》(据说它是根据1949年的测绘图塑造的),还是可以发现,钟鼓楼区域的大部分房子从民国末年留存至今。据考证,民国时期钟鼓楼一带并无大规模建设,因此,这些房子极有可能是在清朝后期就已经存在了的。由此也可以推断,若以院落为单元,如今的钟鼓楼,相比清朝中期,确实有一些加建,但在总体上,二者的空间关系区别并不大。现状中的钟鼓楼广场和周边的院落基本延续了“明清风貌”,因此,在空间层面上对钟鼓楼周边的“恢复”其实意义并不大。

同时,钟鼓楼环境整治项目的建设意味着距离钟鼓楼最近的数条胡同,如钟楼湾胡同(涉拆迁门牌号60个)、豆腐池胡同(涉拆迁门牌号2个)、钟库胡同(涉拆迁门牌号2个)等将牵涉拆迁,历史文化保护区将受到较大影响。规划方案中扩大的钟鼓楼广场,将导致一些至少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老房子被拆除,使《乾隆京城全图》中的一些院落被迫从两进缩到一进,从这点来看,却是与当地声称的“恢复”相矛盾的。

关于钟鼓楼地区涉及的拆迁,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汤羽扬教授特别提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通过的《关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其中明确规定要保护世界遗产历史城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汤羽扬指出,城市是要发展,但必须处理好各方利益,保证城市历史景观、生活状态的延续。

推荐阅读:

中国到处搞复古规划 却落得伪建筑遍地?【评论】

南京今年拟保护整治76栋民国建筑

南京百年大树枯枝砸坏民国建筑

张家口“万棵大树进城” 以覆盖式种植为主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