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阳宫公园在中心绿地建水上乐园引质疑

2012年07月13日 10:03中国质量新闻网

太阳宫公园

太阳宫公园

中国园林网7月13日消息:近日,经常到北京太阳宫公园遛弯的居民发现,公园中心原先用作应急避难场所的一块绿地,正被圈建成水上乐园。受乐园占地影响,公园游客的活动空间被压缩,他们对此颇有微词。

据悉,2008年10月实施的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明确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关标准。标准化的应急避难场所为何被临时改建成水上乐园?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是否存在真空地带?带着疑问,记者展开了采访调查。

避难场所“被商业”

7月3日,记者从太阳宫公园西门入园,一眼就看到为建水上乐园而拉起的绿色铁丝网,园区内的工人正在忙碌着,铁丝网内的工程基本上处于收尾阶段,很多大型水上充气设施已经安置到位。

太阳宫公园西门一块大幅的宣传展板显示,7月3日至9月2日,公园将举办太阳宫卡酷科技水乐园暨第十四届北京科普之夏活动,主办单位为朝阳区科协。北京市朝阳区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姚树强表示,水上乐园是临时性的,不是长期占用。水上乐园全部都是充气设备,如果有突发性事件,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放完气,对应急避难不会有影响。

水上乐园已经动工近半个月了,面积约占公园的1/3。家住附近的许大爷表示,公园是免费的公共资源,在公园绿地上建立的水上乐园却要收费。周围居民都对此意见较大,认为在应急避难场所里建水上乐园不妥。许大爷回忆说,去年这个时候,公园里也建了收费的水上乐园,后来活动结束拆除后,被破坏的绿地未能及时修复,碰到刮风天气就灰尘满天飞,游客有苦说不出。

包括太阳宫公园在内,花巨资建起来的一些应急避难场所,却屡屡遭受商业经营设施的“入侵”。比如,1年前,海淀区曙光防灾教育公园因建高尔夫球场、餐饮会所被曝光,曾引发民众质疑。

国家标准“被漠视”

应急避难场所“变身”水上乐园,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随之而来:建水上乐园,一旦突发生地震等需要应急的事件,公园该如何应急处理?

据了解,太阳宫公园的管理单位是太阳宫街道办,该街道办宣传科徐科长曾对媒体称,太阳宫公园归街道管辖,该公园承载应急避难责任,但并不清楚公园建水上乐园一事,将针对该情况向相关部门反映,并调查处理。但至今未见调查结果公布。

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场址选择及设施配置的要求,适用于经城乡规划选定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建设或改造。该标准规定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应急篷宿区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等基本设施配置。

北京市应急办网站信息显示,应急避难场所太阳宫公园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可容纳人数11万人,在北京市属于相对大型的应急避难场所。有专家指出,像这些防灾避难公园,就属于那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性质,在“养兵”期间要耐得住诱惑,才能在“用兵一时”时表现出应有的价值。

应急避难场所中建设水上乐园,侵占了原有的应急设施区域,从标准规范意义上讲,改变公园绿地功能后,此类区域就可能达不到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规定,难以发挥原有应急避难的功能。在太阳宫公园中的水上乐园里面,仍能看到一些应急供电、应急供水等的应急设施指示牌,但当绿地功能发生变动后,应急设施还能否发挥作用,令人生疑。

场所管理“存真空”

业内人士指出,曙光防灾公园、太阳宫公园的案例都只是表象,它们折射出的是,应急避难设施管理的尴尬,设施维护不利、场地被占用、指示牌缺损等情况相当常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应急避难场所主管单位比较多,管理不够严谨规范,场所管理存在真空地带。

虽然关于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标准早已出台,但在场所后续维护管理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北京市朝阳区地震局应急救援科陈红卫表示,目前国内应急避难场所缺乏统一的国家管理规定。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的应急避难场所应该分级管理。比如,哪种类型的应急避难场所绝对不能用作商业开发,哪种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商用、公用两用,都要有详细的规范。

面对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的“真空”现状,相关立法亟待提速。据了解,2010年底,北京市应急办已经着手起草《北京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维护、使用管理办法》,具体内容正在制定中。另外,今年5月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草案)》审议时,建议将草案中应急避难场所的有关内容和现行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 

推荐阅读:

沈阳:铁西区带状公园建成 绿地面积10000平方米

河北:津城小型公园 让“春景”重现

牡丹江:主动作为 加快“十大公园”建设

海口:修建性规划获批 金牛岭公园将建成生态型公园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