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彰显城市魅力 赣州向品质城市迈进

2012年07月19日 11:27新华网郭芷汇 任继众

生态宜居彰显城市魅力 赣州向品质城市迈进

精致的花格栅、古色古香的披檐和廊柱,散发出独特的宋城魅力

中国园林网7月19日消息:晚上,在绚丽多彩的灯光衬托下,高耸的慈云塔与海会寺阁楼显得格外沧桑古朴,为江南宋城——赣州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满城欢愉,一幅和谐幸福画面油然呈现。这是赣州打造品质城市所展现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赣州正按照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等目标定位,向品质城市阔步迈进。

传承文脉延续城市记忆:郁孤台下,大江奔流;千年古城,生机勃发

古城墙、古石窟、古浮桥……赣州一处处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都打着深深的宋代烙印,特别是千年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沿用至今,赣州被誉为“宋城博物馆”,苏东坡、文天祥、周敦颐、王阳明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赣州留下政功墨迹,千年古韵绵延深厚,是宋代全国36大城市之一。

没有传承,再丰厚的文化财富也难有价值

放眼文清路,从厚德路口到南京路口,沿街店面现在全部穿上了宋城“新装”,打上了宋城印记,展现出宋城特质。灵巧的飞檐、精美的雕花、古朴的青砖、庄重的廊柱、细致的窗格,成为赣州中心城区文清路上最为醒目的宋城元素。穿行其间,宛若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张择端笔下描绘的《清明上河图》。 一次次仔细的端详,一个个惊喜的眼神,一声声由衷的赞叹,一个个流连的脚步,一笔笔满意的交易……文清路上赣州风情、宋城韵味,给本地和外地人都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目前,文清路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良好示范下紧锣密鼓地推进。这项提升改造工程以“赣州风情,宋城印象”为目标定位,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丰富了宋城文化内涵。改造后的文清路使其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的繁华得以有效结合和延续,形成新型的商业业态,更有利于业主做生意,也有利于丰富市民的文化休闲生活,增强幸福感。

为把赣州这片具有独特文化特质、丰富文化资源的红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赣州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充分发挥红色、客家、宋城等地域文化特色,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深入挖掘赣州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在赣州城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的做法,就是我市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文清路改造和郁孤台、八境台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顺利推进,成为赣州打造宋城文化、建设品质城市、延续城市记忆的新开端。

品质城市建设,除了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加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也是其重要举措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民族的文化基因。赣州2200多年的发展传承,留下了数量众多、独具特色、弥足珍贵的地域文化遗存,目前共有国有文博单位馆藏珍贵文物6389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173处,各级“非遗”名录151个,保存地面文物数量居江西之首。赣州还是全国近现代革命文物集中完好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现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1080处。

目前,我市正以《若干意见》出台为契机,围绕建设品质城市目标,加强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高品位地开展江南宋城核心区规划,将其打造成品味宋城古韵、品读客家风情、品尝赣南美食的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和影视基地;加强城市整体风貌设计与保护,以郁孤台、八境台和慈云塔等景观制高点,以古城墙和章贡两江水系为景观带,保护河套老城区的整体风貌,并着力推进七里窑遗址申报国家考古大遗址保护、宋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等项目,使赣州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宋城文化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生态宜居彰显城市魅力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有“富丽江城”之美誉的赣州城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江、章江、贡江交汇处,南面有起始于南岭山脉的峰山,西北面有发脉于罗霄山脉的三阳山,东面有来龙于武夷山脉的储山,中国东南地区的三大山脉都相聚于赣州,山峦起伏跌宕,犹似群龙聚首。城市周边的章江、贡江、赣江三条江,河曲蜿蜒顾盼,如同巨龙环抱古城。赣州城的山水形势,构成了赣州城独有的“三龙汇三潭、三水绕三山”之意象。

赣州中心城区,树木成荫,绿带纵横,花岛点缀,碧湖荡漾。走进一个个公园,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繁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置身其中,“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城市建设,规划是先导。大胸怀方能拥有大视野,大格局才能顺应大趋势。赣州精心把握城市的独特属性,科学结合城市的“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因素,注重城市的差异性定位、功能性区分和个性化特色,引进了先进的规划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强化城市设计引导,精心做好城市出入口、制高点、空间轴线、街道空间、历史文化区域和地段、建筑综合体、夜景照明、环境设施等要素的城市设计,充分展示城市的整体印象和整体美。同时,强化单体建筑设计,严格把关建筑设计的体量、材质、风格,把城市特有的文化融入建筑之中,塑造品质优美、特征鲜明的城市,打造高品质、可识别城市。

一座城市雕塑的佳作,可以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打造高品质、可识别城市的缩影。日前,位于章江新区新落成的“十龙聚龟”是赣州城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它撷取了赣州周边山水生态环境之精华,汲取了赣州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是融山水生态与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经典之作。

城市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赣州树立生态为重理念,注重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科学编制了赣州市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等,把生态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保护山水文脉,保护天然水系、自然山体与城市周边地区的植被,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构建城镇生态绿化体系。当前,赣州中心城区正着力推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水东马祖文化生态园、蟠龙湿地公园和蟠龙卧龙山公园建设,建成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小游园、小广场。同时,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十二五”末完成所有县城生活污水管网体系建设,加快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如今赣州处处涌动着绿色浪潮,初步形成了一线一景的景观通道。

“科学规划建设章康新区”、“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若干意见》为赣州建设品质城市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7月17日,四桥九路一公园项目在中心城区集中开工建设,赣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若干意见》。

科学管理增强城市引力,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近年来,赣州通过持续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去年以来开展的赣州中心城区“治脏、治乱、治堵”(以下简称“三治”)活动,让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品位、城市功能、城区通行效率“三提升”。“脏、乱、堵”,这是以往市民对中心城区的评价。“环境优美了,街道整洁了,品位上去了,‘色、香、味’俱全。”这是今天赣州市民对中心城区的评价。

近日,住在赣州中心城区金樽花园小区的居民们打心眼里高兴,市民张小力对记者说:“百街小巷整治工作真是好。原来我们这里路面是泥巴路,也是个死胡同。现在,这里建了1个小广场,还有3个出入口。生活方便了许多。” 住在木栏井小区的市民胡来旺告诉记者:“原来这里到处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现在水泥路不积水了。”据了解,去年中心城区百街小巷整治工作已完成改造128条小街巷,其中:新建、改建路面约7.6万平方米;新建、改建下水道约1万米;安装路灯311盏;兴建小游园6个;种植树木135棵;种植草皮约2000平方米;铺设绿地及人行道1.3万平方米。今年,市里计划投资3000万元实施新一轮百街小巷整治工作。

群众的满意化作了对“三治”工作的拥护。在每月开展的全民卫生日活动中,广大市民积极对房前屋后、庭院楼道、店面门口开展卫生大扫除,清理杂物,铲除杂草,疏通沟道,清除牛皮癣;临街店面“门前三包”签订率达到96%;章贡区一些老人自发组织“银发志愿者服务行动”,走上街头开展义务劝导,“爱护环境、人人参与”在中心城区蔚然成风。

“同样是这座城市,老城区街道面积没有增加1平方米,而现在的交通秩序好了,车也很少堵了,老百姓气也平了,是什么原因?”采访中,赣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公安交警部门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全心投入‘治堵’工作。”

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城市交通设施的投入,投入400多万元对中心城区双向交通道路建起了1.6万多米护栏,增加投入增设了交通信号灯、新刷交通标志、建设渠化岛、交通整治装备等。为了更加科学地规划公交车路线,重新设计公交车路线,有效减少了多路公交车重复在一条线路上,减轻了道路使用压力。同时,还在部分街道新规划了摩托车等两轮车专用道,减少了“鱼龙混杂”情况。

在“治堵”工作中,赣州还紧紧抓住整治公车交通违法,赣南日报等媒体先后曝光了87辆存在多次交通违法的公车,并请单位一把手就本单位公车交通违法危害性接受记者采访。这招制止了一些“超速、超车、抢道、乱占道”的特权车,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了。“公车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公车交通违法曝光这种做法值得肯定,是民心所向,也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只有干部带头,‘治堵’工作才能有效推进。”不少市民纷纷打电话表示自己的观点。

“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若干意见》为赣州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城市环境更美好、生活更方便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题中之义,市城管局将以《若干意见》出台为契机和动力,牢固树立“服务人性化,管理精细化,制度设计科学化,全面覆盖数字化”城市管理理念,推进城市市容环境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环境。

如今,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交汇交融,让富丽的赣州城尽显发展之美、和谐之美、活力之美。

推荐阅读:

江苏微山县“立体建设”生态宜居城

新疆阜康市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广东:打造一流绿化 建生态宜居城市

云南:西山绿化全覆盖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