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3日消息:7月14日,烈日炎炎。下午3时许,站在巴南区跳石镇两河村的一条河沟旁,从北京来渝访友的李楠始终不敢脱衣服。“水很浅,还不过大腿,你怕啥!”面对友人们的哄笑,李楠试探性地下了水。
“水好清凉,这感觉像是回到了20多年前!小时候,我家门口就有条小溪,溪水清澈,鱼虾很多;后来,小溪旁建起了铸造厂,溪水黑了;再后来,河道干脆被填平了建厂。” 李楠感慨地对友人说。
花农进城买房付全款
傍晚时分,当记者再次遇到李楠一行时,他们正提着半桶螺蛳和小鱼往圣灯山方向走。他们准备在夜幕来临前,到山上找家农家乐,把河里摸来的“战利品”变成丰盛的晚餐。
太阳下山之前,两河村党总支书记张善明照例到自家地里转了一圈,见花木无异常情况,才放心地回家吃饭。作为全市最早种植花木的乡镇之一,早在2006年,跳石镇就获得了“重庆花木之乡”的称号。两河村是跳石镇花木种植最有名的地方,不少村民因此发家致富。
“全村共有705户,其中,有500多户长期种植花木,一亩花木一般每年能收入两三万,最近几年行情好,不少村民都赚得盆满钵满。”张善明介绍。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张善明就跟着外地老板学习花木种植,自己学会了就教村民种,村民们借此逐渐富裕起来。如今,村里有三五十万存款的农户比比皆是,一些村民还开上了小轿车,进城买房都付全款。
宁可缺钱也不引进污染企业
花农富了,政府还“穷”着。近年来,跳石镇主要发展山、茶、花三个易于富民的产业,百姓的生活条件虽然渐渐好起来,但因大型工矿企业入驻较少,政府缺乏税收支撑。
跳石镇党委书记盛慧娟说,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决不能“金钱至上”,未来,跳石镇将继续打造圣灯山风景区、“巴山银芽”品牌和“重庆花木之乡”,让“山茶花”开得更红更艳丽。
在跳石镇,不少干部心中都有一杆“生态秤”。当地干部告诉记者,随着城郊工业的发展,紧邻重庆外环的跳石镇曾一度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洽谈,但大都因所涉产业可能造成污染而被拒之门外。此后干部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宁可财政缺钱也不引进污染企业。
“20平方公里内没有任何污染企业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盛慧娟表示,跳石镇森林覆盖率达60%,“绿色跳石”自然要发展绿色经济,要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富民增收相结合。
环境优势“反哺”经济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反哺”了跳石镇的经济发展。记者日前来到圣灯山风景区,当地多家农家乐均表示房间早已预订一空;距景区不远处的佛影峡,前来漂流的人更是成百上千。
不过,由于大量农户搬至城里居住,从跳石场镇到圣灯山沿途,鲜有人经营农家乐,因此,前来自驾游的市民难有停车消费的机会。而圣灯山场镇由于接待能力有限,许多想要在山上过夜的游客也不得不当日返回。
跳石镇一负责人介绍,该镇现执行的总体规划系2004年编制,且未覆盖原撤乡并镇后的圣灯山、陈家、石林三个场镇,而跳石镇生态资源最好的区域都分布在这三个场镇及其周边,特别是圣灯山片区无城市规划覆盖,导致养生养老项目、旅游度假项目以及旅游配套设施等建设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
盛慧娟表示,目前,规划正在进行调整当中。该镇已被纳入巴南区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镇,正在努力建设“巴渝生态养生城”、“创意农业观光园”、“浪漫花谷产业园”等六大项目,利用生态优势,力争5年内建成重庆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名镇。
夕阳西下,山村中逐渐静了下来。唯有淡红优雅的红继木、姹紫嫣红的杜鹃花、青黄靓丽的金叶女贞依然挺立在双河村的田地里,为夜色增添一抹绚丽与多姿。迎着晚霞远眺,李楠对同伴说,这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生态环境才是最大优势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泰晤士河、莱茵河、尼罗河到滇池、太湖、秦淮河,比比皆是,先污染后治理,人们已经历了足够多的教训。今天,仍旧有不少地方在以牺牲环境的代价“赚取”GDP,这其中甚至还有人打着“科学发展”的名号!
科学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康庄大道。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就要了解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跳石镇根据自身优势和地情环境发展山、茶、花三大产业,在花卉种植、茶叶生产、休闲旅游上做足文章,便是很好的一例。
在跳石镇采访过程中,时而看到悠闲自在的溪边钓者、青山中迸出的瀑布、河沟里嬉戏的孩童。这让我时不时地想起盛慧娟的那句话——20平方公里内没有任何污染企业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把生态环境当成最大的优势,这种理念正是当下亟需的。
推荐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