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4日消息:科技的突破,能给我国荒漠化防治之未来带来哪些改变?带着疑问,记者期望破解疑团,深入了解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所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荒漠化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这是一个今年启动、计划5年完成的林业科技项目,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关于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重建的优先主题,将由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生态学等多学科专家协同攻关完成。
新方向,攻克3个技术关键点
荒漠化防治一直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几十年的科技攻关,使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筛选出一批防沙治沙植物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荒漠化研究正以矫健的身姿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然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构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等,都对我国荒漠化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
“荒漠化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重点将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紧扣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结合不同生物气候区荒漠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开发和集成形成高效的荒漠化防治技术与模式,并在沙化地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
通过对项目的了解,记者得知,本次研究将主要攻克3个技术关键点,即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成熟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对现有经济植物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实现对沙区经济植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产业化集成创新;在已有荒漠化监测方法技术上,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提出干旱、半干旱区低覆盖度植被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实现对沙区荒漠化监测技术的集成创新。
新措施,3个课题研究作保障
众所周知,我国90%以上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恰恰又是荒漠化滋生、肆虐的沃土。面对种种不利条件,“荒漠化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将如何攻克技术关键点,筑起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地区生态屏障,并阻挡风沙、还人居绿洲?
我国已经具有长期的防沙治沙科研积累,所以该项目将通过共性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和全国防沙治沙工程有机结合,并对试验示范区进行科学布局,形成防沙治沙技术试验示范网络体系,再进行多部门协作攻关,以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赋予荒漠化研究的使命。
因此,针对荒漠化防治的宏观预警监测体系、退化土地治理措施以及沙区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3个重要方向,该项目设置了3个研究性课题。
“防沙治沙植物材料选繁、荒漠化监测预警与国家履约战略研究”课题将针对防沙治沙工程树种单一、人工群落结构不稳定、荒漠化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力不足等问题,主要开展不同荒漠化地区植物材料选育与扩繁技术、荒漠化监测预警技术、防沙治沙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技术以及我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战略对策研究。
“荒漠化地区退化土地治理与植被保育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将针对荒漠化地区人口压力大、天然植被退化、人工植被稳定性差、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人居环境状况恶化、绿洲衰退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水、土、生资源优化配臵与高效利用为指导,以人居环境安全持续保障为目标,生物措施与机械措施相结合,研发和集成荒漠化地区退化土地治理与植被保育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提高荒漠化治理科技含量和生态治理效果。
“沙区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开发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将针对荒漠化地区贫困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农牧业综合开发水平不高以及沙区资源家底不清等问题,主要研究药用植物资源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饲用植物资源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农林牧高效配臵生态经济圈层构建技术以及沙区具有产业潜力的资源分布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有这3个课题研究作保障,5年后我国将产出一批符合荒漠化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治理技术,满足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对这些区域的技术需求。
新成绩,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
筛选出耐旱性、耐盐性和耐寒性防沙治沙植物材料10种-12种,提出干旱区绿洲保护与植被保育、典型绿洲防护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22项-38项,提出荒漠化预警技术1项-2项,提出沙区产业开发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7项-9项……
按照项目设定的预期目标,2016年项目完成后,我国将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国防沙治沙工程迫切要求的抗干旱、耐盐碱强的植物材料,并建立相应的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完善荒漠化监测预警技术,提高我国履约能力;研究和集成荒漠化地区退化土地治理与植被保育技术,提高荒漠化治理科技含量和生态治理效果;提出沙区产业开发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并对沙区具有产业潜力的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估,提高荒漠化地区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沙区农牧业综合发展。
项目实施后,由于林草植被的恢复与稳定,土地受风蚀和流沙危害将得到遏止,草地沙化、退化问题将得到一定缓解,自然灾害相应减少,逐步建立起人与资源和环境协调统一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内蒙古磴口县、甘肃民勤县、陕西靖边县、新疆精河市等多个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沙地资源将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进而使土地生产力明显提高,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沙地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5年后,我国广大沙区将呈现生态良好、五谷丰登的喜人局面,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风能、光能等资源为沙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灵魂。
项目预期成果对全国乃至全球的荒漠化治理、减轻风沙危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妥善应对荒漠化,事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只有把防沙治沙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和重要内容,强化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才能走出一条速度快、可持续的防沙治沙之路。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