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5日消息: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出了林畜、林菌、林特、林苗、林农等林下经济复合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已发展林下经济面积4.7万亩,每年为林农增加收入2.57亿元。
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滨州市将造林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工程。近5年来,全市共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01.4万亩,使林木绿化率增加了7个百分点,达到近30%。种树主要发挥的是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如何,确实关系到农民群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为此,滨州市结合老百姓种养习惯,摸索出了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林畜模式是滨州市起步较早、分布较广的一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养殖鸡、鸭、鹅等家禽为主。阳信华森农林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林下养鸭立体种养循环经济模式最具代表性。2010年,公司发起成立了阳信华森农林牧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建设标准鸭棚200个,年养殖毛鸭640万只。无棣县碣石山镇大码头村吴国强,自2005年在120亩冬枣园内散养笨鸡,每亩养鸡100只,每只鸡可以卖到100元,年产值近百万元。
林菌模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惠民县的香菇和黑木耳。皂户李镇马家村的马金良,承包租赁土地35亩,按年每亩承包费800公斤小麦折价,种植杨树速生林。他在林下建香菇大棚41个,每个大棚投入1万元,每亩种植香菇8000-1万袋,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同时,每亩林地每年木材收入可达800-1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林特模式主要是在林下养殖蚯蚓、林下放养金蝉等。阳信天翔生态科技养殖公司利用林间空地建舍养牛,林下用牛粪养蚯蚓,蚯蚓粪种植无公害蔬菜,蚯蚓改良土壤,增肥地力,促进了速生杨生长。公司现拥有林下种养基地4个,每亩年产鲜蚯蚓3500公斤,产值达7万元。每亩蚯蚓生产20吨蚯蚓粪,每吨350元。同时,疏松的土壤、潮湿的环境、肥沃的地力为杨树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林木采伐期缩短近一半,4年就可采伐一茬。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80多万元,辐射带动120户农户致富。
林苗模式则利用造林初期林内尚未郁闭的条件,在林地内繁育苗木,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获得以短养长的效果。沾化县思源湖生态林场在林内繁育白蜡、国槐、柳树、臭椿等北方耐盐碱苗木5000亩,通过嫁接速生白蜡、金叶榆等新品种苗木,每亩育苗年收入近万元。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