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喀斯特岩溶地上的绿色崛起

2012年07月27日 10:09中国绿色时报夏维林

中国园林网7月27日消息:如今,华蓥岩溶地上林木葱茏,一派生机盎然。10多年前,华蓥林业人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想破了脑袋,多年努力今天终见成效。

华蓥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山脉中段西麓,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在探索岩溶地造林的道路上,华蓥市先后采用了飞机播种的“广种广收”方式,用芭茅、火杞、紫惠槐、爬山虎等先锋树种进行先绿化再栽树的“披绿行动”,用黄桷树、小叶榕、天竹桂等大苗放炮栽植等造林办法,但收效甚微。

土壤属于初育土,石粒含量多,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肥力低;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中山和丘陵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基础较弱,资金投入较少,科技手段落后,多为群众性造林,成活率低;开山取土人为破坏较严重,管护难度较大……种种原因形成了华蓥人岩溶地造林路上的一道巨大的“坎儿”。

2000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林业业主齐聚华蓥,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利用科技管理手段使华蓥市喀斯特岩溶地区造林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喀斯特岩溶地区造林关键是什么?栽植技术。造林难点是什么?后期管护。

严格栽植技术是成败的关键,林业生产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式栽植模式,要像农业生产那样精耕细作,要严格造林整地和种植穴标准。2000年以前,华蓥市造林主要是群众性造林,这种一锄一个“丫脚坑”的粗放式造林方式栽植的苗木,根系发展慢,生长不良,长势极差。2000年,华蓥市出台了优惠政策,引进专业队伍造林,规定种植穴要做到坑大底平,无论是种植营养团苗,还是单株植苗,种植穴都要在60厘米×60厘米×80厘米以上,并由专职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植树;造林地有坚硬石块时,采取人工取石或放炮打坑的方法,保证种植穴质量,确保苗木在苗期和幼林期根系生长舒畅;严把苗木质量关,坚持用一二级苗,剔除带病的不合格苗;种植前要回填表土,施用定量腐熟的有机质肥和复合肥,并在种植后扶正苗木,给大苗加支撑。

管理是林业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过去,华蓥市群众性造林的特点是“大”而“散”,只栽少管,除了栽种后头3年每年春秋的两次抚育外,林木生长就听天由命了,加之喀斯特岩溶地区本身缺水少肥的自然现状,使当地栽植苗木的保存率较低,苗木长势难以健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华蓥市先后出台了许多承包造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造林业主为华蓥林业带来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华蓥喀斯特岩溶地区造林由以前的“群众分散性造林”转变为“集约经营造林”,在管理上采取了“造管分离”的方式,由专业队伍造林后,将苗木转包给专职专业林业管护中介公司进行造林后管理。目前,华蓥市共有14家专业管护队伍管护着21万亩林木,从苗期到中幼林抚育期,对苗木进行“全程承包”,提供补苗、施肥、除草、杀虫、透光抚育和中幼间伐管护“一条龙”服务。造林业主与专业管护队伍签订合同,以工资或林木收益分层的形式支付造林管护费,而专业管护队伍提供每年两次的补苗、施肥等服务,并聘请树木虫害专家治理林木病虫害。

严格栽植技术及后期管护、集约经营、科技支撑为华蓥喀斯特岩溶地区造林提供了保障。业主承包造林模式为华蓥市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机制、优良的苗木品质和精细的造林技术,改变了华蓥市过去由于造林地整地质量不高、苗木不良、品系不优、管护不到位而造成“年年栽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的尴尬局面,提升了喀斯特岩溶地区的造林效率。华蓥市圣源林业开发公司使用挖掘机和推土机在高兴镇喀斯特地建造的1500余亩核桃林,蓥峰木业开发公司大坑整地、高质量栽植的巨桉林等林地,如今都长势喜人。

林业是一个周期性长、覆盖面广、管护难度大的行业,政府的支持、领导的重视、资金的投入是华蓥林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前提。喀斯特岩溶地区造林是造林工作的难点,华蓥市不断出台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政策,把国土绿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抓具体工作,把良好的生态环境看成最大的政绩,并栽植了大量的成片短期工业原料林,成功跻身“四川省林业产业强县”。

推荐阅读:

石家庄:让绿色筑起环省会生态屏障

佛山:绿色建筑怎么建?光污染要避免古树水系要保护

海南东方市号召广大党员带头绿化宝岛 争做绿色使者

山东曲阜: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水系靓丽景观带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