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 雅安的“绿色”家底

2012年07月06日 10:53雅安日报

中国园林网7月6日消息:这里是大熊猫的生态家园,这里有漫山的红叶、万亩野生桂花林、10万亩珙桐花、50余万亩茶园、140万亩竹林……仅2011年,雅安就公益造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共13.02万顷,林地面积达1893万亩,占幅员面积的82.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稳居全省第一。

大自然赐予了雅安优良的生态,也正是拥有了这些丰厚的“绿色”家底,才支撑起了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灵魂。而如今,雅安又按照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的“四化”要求,一步一步践行着一个城市的绿色生态之路。

生态优势日益凸显

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我市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启动退耕还林工程。10多年来,雅安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生态兴市”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双赢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林业生产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两大工程实施前后对比,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林地面积从966万亩增加到1224万亩,提高了26.8%,森林蓄积量从7137万立方米提高到9307万立方米,提高了30.4%,森林覆盖率从42.8%提高到62%,提高了19.2%。这对遏制局部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大工程的实施也促使我市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江河安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年来,雅安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CCTV2006年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生态气候城市等称号。

鉴于雅安优异的成绩,2009年,雅安还在全国退耕还林湖南现场会上代表四川省作了典型发言。

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林业总产值去年达70.1亿元

两大工程实施后,我市活立木蓄积增加2170万立方米,为林业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产业基地,提供了大量产业原料,催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了木竹加工、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等林业产业发展。

同时,林业总产值也由1998年的不足10亿元增加到一期工程期末的50亿元,2011年达到了70.1亿元,农民在林业上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890元。

此外,2011年我市接待旅游已突破289万人次,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总收入超过了12亿元,是两大工程实施前的40倍以上。

社会效益充分发挥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

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不仅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一项环保宣传工程。

通过两大工程的实施,社会各界的生态意识显著增强,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文明环保的生活习惯初步形成,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同时,两大工程还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扶贫帮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退耕还林是迄今为止我市最大的直补惠农项目,全市有26万余农户93万余人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直接受益。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还深刻改变了农村广种薄收的耕作传统,大批农民从单一的农耕劳动中解放出来,逐步转向养殖、加工、劳务输出等多种行业,拓宽了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满山的竹林 农民的“生态宝库”

走进雨城区望鱼乡顺河村,沿着幽静的竹林小道,满眼尽是葱郁的绿色,特别是清晨时分,竹叶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当微风拂过时,水珠便淅淅沥沥地落了满身,让人倍感清凉舒适。

可谁曾想到,10多年前,这里还是风灾、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村民们住的是篱笆房、吃的是粗茶淡饭、走的是羊肠小道,辛苦耕种的农作物,更是年年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生活十分困难。

顺河村村支部书记陈世银介绍,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顺河村村民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依托退耕还林工程,顺河村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将竹产业定位为顺河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发展大户示范带动,集中打造成片推进,科学种管集约经营,完善基础降低成本,专合引领自主管理,林下种养增加收益,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工程促林竹基地建设,以科技支撑促现代林竹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竹农致富,以竹农致富促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但是如今的顺河村风吹绿浪滚,水泥路盘山蜿蜒而上,掩映在绿浪中的是一幢幢造型别致而又现代的别墅,村民们的家里,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以前是穷山恶水,现在是青山绿水,成片的竹林已经成了村民们的‘绿色银行’和‘生态宝库’,靠着这些竹林,顺河村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陈世银说。

退得下稳得住

不反弹能致富

我市退耕还林工程从试点示范到全面实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组织管理逐步规范,积累了一些颇具典型的发展经验。其中,“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和“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探索采用的“林、竹、茶、药、草”间种混交模式,在促进生态、经济“双赢”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从1998年9月1日起,我市严格执行省政府命令,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关闭了林区木材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采取“停、管、造、转、保”等5大措施,全力实施天保工程,开启了由木材经济向生态经济建设转型的新纪元。当前,全市天然林面积达870万亩,主要分布于青衣江流域的宝兴、天全、芦山、荥经等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以及大渡河流域的汉源、石棉等生态脆弱区。

委员建议

今年6月27日至28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上,常委会委员们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情况的报告,为雅安全面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天保工程二期建设目标建言献策、打气支招。

推荐阅读:

西藏:将实施六大林业工程 计划投资42.9亿

新疆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关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广东龙川着力强化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分页]

完善森林管护

必备的基础设施

宋德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茶竹、南果蔬”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雅安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近年来,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北部六县(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近几年,汉源和石棉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瀑电库区及农民增收致富问题,汉源县编制了以花椒和核桃为主的“十二五”干果产业发展规划,石棉县也明确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建成四川省优质核桃基地发展目标。

建议市政府针对我市干果发展设立干果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汉源和石棉的干果发展,解决中高山农民增收致富问题。

同时,天保一期工程实施10余年间,全市常年管护森林面积达1460万亩以上,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的森林火灾。但是管护站等林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森林管护职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前,天保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实施,管护森林面积将达1296万亩。为切实抓好天保二期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完善森林管护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议市政府将森林管护站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从地方财政资金渠道解决森林管护站建设的资金缺口。

将资源优势

转化为资本优势

肖建林:在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林区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和珍稀树种的保护及培育,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森林旅游的开发力度和林产品的深加工,对林业产值的提高要加大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

加强林业科技的研发

李首成:要做好天然林保护规划,加强天然林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和林业科技的研发,积极探索雅安的林种结构是否符合雅安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

探寻

建设智慧

关键词:森林产业

构筑发达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发挥森林生态优势,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 》

雅安市林业局 罗万勋 李凤汀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生态走廊,处在中国西部生态圈核心部位,水热条件好、森林资源丰富,集高原风光、原始森林、地热温泉、珍稀动植物于一体。

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城乡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资源总量稳步提升,但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仍然存在,离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有相当的差距。

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夯实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生态基础。可通过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专项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等方式,做好中幼龄林抚育和公益林建设,广开增收渠道,增强退耕农户的“造血”功能。同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统筹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加强政策研究,着力解决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

此外,还可调整产业结构,构筑发达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总体思路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以资源扩张带动林产品加工业大发展,力求资源平衡;以森林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服务业的大发展,形成一批基本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林产加工企业和生态旅游精品。通过做实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到2015年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创百亿产值,惠百万林农”战略目标。

关键词:林下养殖

保持生态平衡 提高养殖效益

《雅安生态养殖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探索》

雅安市农业局畜牧发展中心 熊华彰 赵必迁 彭大才 姚佳

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关系,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以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林下养殖业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养殖业,做到林牧有机结合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探索意义。如利用林下空地进行鸡、鸭等的放养,让其在林下自由活动,采食林间的杂草和虫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饲料,粪便还地。该模式既保证了林果的正常生长,避免了杂草和虫害侵袭,又减少了饲养成本,缓解了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林果地的化肥使用量,改良了土壤品质,形成了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这样的养殖模式在雅安已不乏成功案例。

芦山县中天公司生产的林下养殖产品已有两个注册商标品牌,并获得了食品流通许可证、产品进入超市条形代码,以及QS认证和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由此促进了芦山绿壳蛋鸡林下养殖的发展。同样,芦山县特种野猪养殖场利用千亩劳教农场林地,选用75%以上血缘的特色野猪,以自由放养为主,生物发酵床圈舍饲养为辅的养殖模式下,年出栏特种野猪近3000头。

按照当前雅安生态现状,全市大约有200万亩林下资源可供利用,而已建成的19个林下养鸡标准化示范小区只占了其中很少一部分。建议进一步探索发展林下养殖产业的重要意义,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林下养鸡产业的扶持力度,适度发展规模化林下养鸡、养猪等养殖。

关键词:生态保持

探索生态文化旅游发展道路

《雅安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之思考》

天全县教育局教师培训发展中心 李晓玲

森林覆盖率达62%,为雅安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无可比拟的生态基础优势。而近年来,雅安依托森林资源展开的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等建设,又使这一优势进一步增强。当下,生态文化旅游备受关注。把握其内涵,了解其备受关注的原因,知道雅安具备了哪些发展它的条件,明白雅安发展它要吸取哪些教训,清楚雅安发展它该怎么做,有助于雅安确定正确的方向、采取有效的行动。

作为珍稀动植物基因库,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雅安应该怎么做?根据我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占有情况,笔者认为,雅安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以其中的环境可持续利用为例,可制定并切实执行有力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保护环境资源,一是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这首先需要雅安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出切实有力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更需要雅安在环境资源保护措施的执行落实上下足功夫。

在处理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问题上,雅安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把“旅游物件保护”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围绕旅游物件保护,制定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规定以及生态文化旅游教育计划,通过规定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使雅安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造福当代雅安人的同时,还能惠及雅安的后人。

推荐阅读:

西藏:将实施六大林业工程 计划投资42.9亿

新疆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关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广东龙川着力强化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提前实现

(来源:雅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