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9日消息:记者7日从市林业局获悉,我市将在一年内改造142000亩低产低效林,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我市低产低效林地资源,发掘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市一直非常重视植树造林,绿化山川的工作,但多年来工作的重点在于绿化,努力建设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防护林,在林木质量上要求不高,多以柏木和桤木混交林为主,造成了品种单一,密度较大,不易成材等情况。林业专家指出,有的林地内,柏木栽种了20年,还像“香棍”一样没长大,不仅生物多样性不能体现,影响林地的生态功能,而且见不到经济效益。
针对这一情况,去年以来,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市林业局对全市9个县市区的低产低效林进行了逐一摸排,统一规划,准备严格按照标准,改造那些低产低效的商品林。他们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对具有林地条件,但树种结构不合理的高海拔柏树林地,换成柳杉、水杉、桤木、杨树、香樟等,改造成工业原料林;另一方面,对低海拔的柏树林地,则以栽种核桃、花椒、板栗等为主,形成连片规模的经济林。
根据要求,改造过程中,林业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关,限制采伐区域,按照审批程序,办好采伐证,有序开展清林整地工作,待明年春季抓紧栽种新的品种。市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低效林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林业部门十分重视,明确了责任,大家都努力把工作做细,严禁借低改之名,对不符合低产低效林标准的商品林进行采伐。
推荐阅读:
(来源: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