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9日消息:近日,记者在大别山腹地山环水绕4个多小时,终于来到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这里林翠山清、河水汤汤,好一处山间美境!但王家店的出名不仅因为景美,还因这里生长着大别山原生态石斛——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俗称米斛,素有“神仙草”之称。但多年的采挖加上环境的改变,使野生石斛濒临灭绝。 80岁的老药农何云峙告诉记者,他倾一生之所积,只采留一公斤左右霍山野生石斛种子;繁育多年,也不过在山涧绝壁处留下百余株野生苗子。“多亏了皖西学院的专家,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仙草可能真的要灭绝了! ”何老先生对此很是感慨。
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姚厚军老师介绍,霍山石斛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只限产于大别山区霍山及邻近地区,近年的野外资源调查已很难发现踪迹。要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人工大规模繁殖并实现产业化栽培,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种源混乱、无繁育及种植不规范、栽培面积小、原药材产量低,加上市场假货多等,都制约着当地石斛产业的健康发展。皖西学院“产学研”的介入,为霍山石斛的保护开发利用注入了“强心针”。
记者了解到,皖西学院近年来加大产学研方面的投入力度,仅在石斛研究开发上,就专门成立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霍山石斛种苗在快速繁育方面取得突破。 2010年1月,该学院与安徽圣农生物科技公司携手研发繁育生产霍山石斛。皖西学院完成的《霍山石斛产业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成果已用于指导生产,并申报了石斛产业化栽培关键技术的国家标准。学院还为圣农公司培训员工,鼓励毕业生到“圣农”任职。类似这样的合作模式,皖西学院已与六安市7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46岁的何祥林是何云峙的儿子,如今是圣农公司的股东之一。何云峙老先生说,过去他总担心“仙草”会灭绝;现在将所有的技术和经验都传授给儿子,儿子又入了公司,产业也做大了,他心中隐患就此消除了。何祥林引着记者参观了他的野生种苗基地,他说,这几年在皖西学院栽培技术的指导下,王家店的基地已发展到近200亩。过去在自然状态下,石斛种子的成活率只有千分之一,现在在实验室里运用组培技术育苗,成活率达到100%。何祥林指着基地十多个大棚说,一个大棚育苗2万株,一株苗药用价值为200元,一个棚两年收入400万元不成问题。
“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在市场、主体在企业,但主力军在高校。 ”皖西学院张文兵院长对记者说:“作为全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走大别山道路’、促进学校和优势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是皖西学院的办学传统。现在,学校在霍山石斛培育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还只是一个起点……”
推荐阅读: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