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纳溪区70万亩竹林撑起一片绿色天空

2012年08月13日 08:45四川在线丁一

白节“小竹海”

白节“小竹海”

中国园林网8月13日消息:群山起伏,杂竹青翠。近日,记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渠坝镇素有“中国草浆第一股”——四川银鸽竹浆纸业有限公司看到:工人师傅正对新上马的竹纤维生产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加班加点,忙碌不停。四川银鸽公司董事长王纪超对5万吨竹纤维项目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公司投入5亿元的竹纤维项目落户纳溪,主要就是基于当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原料基础而确定的。”

纳溪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52%,是“全国十三大杂竹县(区)”、“四川省现代林业产业十强县(区)”。全区现有竹林面积约70.4万亩,蓄积达360万吨、年可采伐50万吨,去年,全区林业产值达29.8亿元,今年上半年,林业产值实现17.6亿元。纳溪区委书记熊启权说:“近年来,我区围绕竹纸产业、珍稀树木基地、林下经济等产业,现代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今年力争跻身“全省现代林业产业25强县(区)”中5个续培县(区)行列,到‘十二五’末,申报成为‘中国特色竹乡’,全区林业总产值超过55亿元。”

竹纸产业撑起“半边天”

纳溪区以丰富的杂竹资源而著称,竹产业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富民强区的“四大产业”之一。“我们岩区就是‘靠山吃山’,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的收益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龙车镇鼓楼村党支部书记刘再荣深有感触地说。记者到打古、上马、护国、白节等镇采访,所到之处,山青水秀,满山翠竹,强烈地感受到竹纸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竹基地建设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支持,4年来,我区仅在竹基地建设投入资金达7000多万元,累计新建竹基地22.23万亩。”纳溪区林业局局长黄烈忠介绍,该区在发展竹纸产业发展中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受林地空间制约、竹林效益不高、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为抓好低产低效林改造,纳溪区制定了免费提供种苗、补助化肥款等激励措施,并与四川省林科院、泸州市林科所合作,实施土壤测试,施肥配方,并引进了清甜竹、川绵一号等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有效提高了竹林质量。天仙镇黄家村村民肖生银就是在低产林改造中的受益者。他高兴地说:“我家10亩低产西风竹改换成了绵竹,3年后每年亩产将增加2吨、增收1万元以上。”该区林业局副局长何小平介绍:我们一边抓好新增竹基地的建设,一边抓低产低效林地改造,4年完成低产低效林和残次林改造16万亩。

“这几年人工工资涨得太快了,过去不通林区公路,除去砍工和‘挑脚’费,卖竹子就没有好多搞头了。”这是记者在采访时,竹农反映问题最多的就是守着“金山”不增收。

为了改善林区公路条件,纳溪区采取“财政补助一点,企业补贴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办法,打通制约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4年来,纳溪区整合部门涉农资金,对竹区公路资金投入达6000多万元,新建、续建林区公路150余公里、维护400多公里。同时,各乡镇积极引导动员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一条条“致富路”向竹区延伸,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效地促进了林区农民增产增收。龙车镇利合村支部书记李永智说:“3年时间,我们村新修竹区公路10多公里,村民每年多卖竹片1000多吨。”

“现代产业必须有原料作支撑,有原料还必须有龙头企业转化带动,两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这是纳溪区委、区政府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共识。

2007年,纳溪区成功引进河南银鸽集团落户“原料车间”,先后投资2.5亿元,用于技改升级,扩大产能,现已形成年制浆能力8万吨,造纸10万吨的生产能力,去年,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同时,四川银鸽公司结合市场需求,走“竹浆一体化”发展之路,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产品档次,增加附加值,投资5亿元年产5万吨竹纤维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在今年10月建成投产。四川银鸽副总经理罗建平高兴地说:“竹纤维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所需竹原料45万吨,新增产值10亿元,利税1.5亿元。”

目前,拥有以四川银鸽纸业、圣峰纸业、兴乐食品等为代表的木竹加工企业30余家,产品涉及造纸、竹碳、竹纤维、竹笋、竹编和竹压板等木竹产品80多个。去年,全区林业产值达29.8亿元,林农人均从林业中获得收入2170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林农增收撑起“半边天”。

打造成渝生态“后花园”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成为成都、重庆市旅游休闲的‘后花园’”。这是纳溪区委、区政府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种植习惯和良好的发展基础,提出更高的定位——打造10万亩珍稀树木基地。

纳溪区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还拥有天仙硐、黄桷坝、凤凰湖、普照山、白吉温泉等国家、省、市森林旅游景区,自然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是现代都市人休闲向往的“天然氧吧”。

记者在丰乐、龙车5万亩珍稀树木核心示范片看到:大片大片新栽种的桂花吐出嫩叶,绿满枝头,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五里村花木种大户刘乾能脸上写满了笑意。“我的种植100多亩桂花,不仅领到3万余元的以奖代补资金,而且还收到了每亩10多万元的收入,生态和经济双丰收。”

“按照‘一核心、两精品、三横、四纽带’的发展思路,力争在3年内新增桂花2万亩,打造成为‘中国桂花大镇’。”丰乐镇党委书记雍涛对今后的“绿色蓝图”胸有成竹;“围绕‘三线两区’,到2015年将桂花种植面积增加到2—3万亩。”龙车镇党委书记余云江对发展桂花产业早已请专家进行论证实施。目前,丰乐、龙车5万亩珍稀树木核心基地已完成集中栽种桂花1万亩,并辐射到棉花坡、天仙等乡镇,全区珍稀树木基地建设面积达到3万亩。

“桂花是泸州市的‘市花’,我区打造10万亩珍稀树木基地,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桂花基地,不仅有做强做大了‘市花’品牌,而且还将增香添绿,有力促进城乡生态旅游。”纳溪区区长徐利对打造成为成渝“后花园”充满信心。“明年8月在桂花飘香的季节,将举办‘纳溪区首届桂花节’,结合‘中国酒镇·酒庄’,生产出桂花酒、桂花糖等延升产品。天仙硐、黄桷坝水库、南山温泉等自然生态景区为现代都市人提供天然的休闲场所。到2015年,将凤凰湖打造成为‘国家级爆炸地公园’,林业生态旅游年产值达到10亿元。”

林下飞出增收“金凤凰”

记者走进天仙镇将军村6社,成群结对的林下鸡觅食、嘻戏,打破了山村的寂静。村民杨昌平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利用竹林养殖生态土鸡,今年收入不少于10万元。”像杨昌平这样养殖户在纳溪区比比皆是,只是林农养殖林下鸡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纳溪区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到2015年发展2000万只“乐道子”林下鸡的发展目标。

为加快林下鸡产业发展,区政府制定了《“乐道子”林下土鸡发展实施意见》:对新建标准鸡舍每平方米财政补助70元,采取流动资金实行贷款贴息扶持,对规模养殖户给予贷款最高限额10万元贴息……同时,天仙、合面、护国等乡镇和纳溪区新农村管委会也相继出台了林下鸡发展优惠政策。

区、镇一系列激励措施形成了“拳头”作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500余万元,区财政投入资金3200万元,带动金融、企业和农户等社会力量投入资金1.51亿元,建设鸡舍2万多平米,新建林区便道、蓄水池等林区基础设施投入2000多万元,刮起一道道林下养殖增收致富的“绿色旋风”。全区1600多个养殖户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走出了“基地+养殖户+合作社+市场”,“林禽结合、循环发展、示范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合面镇太山村“泸州太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徐嘉忆介绍:公司在太山村租用林地3000多亩,生态土鸡销往浙江的高档酒店68元一斤;上马镇海蚌槽村“杉树湾生态禽业专业合作社”绿壳蛋、珍珠鸡生态产品打入重庆、泸州等超市,供不应求,每年全村农民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去年,全区出栏林下鸡900万羽,实现产值6.3亿元。

纳溪区委书记熊启权高兴说:“我区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走‘规模发展、品牌带动’的战略,‘乐道子’林下鸡已发展成为四川知名品牌,良好的森林资源为农民开辟出了一条循环发展的‘绿色’增收路。”

推荐阅读:

江西南城县:积极部署毛竹低产林改造工作

山东德州临邑县翟家镇竹柳种植助民富

湖州安吉县竹海遇罕见虫灾百亩竹林被剃光头

江苏: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