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5日消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井泉被沙压,房埋沙里头;屋里白天要点灯,屋外抬脚不见踪;门外黑风家点灯,十步之内看不清。”这首民谣,榆林当地老人都会唱,说的是以前榆林沙尘暴来临时的情景。56岁的李丰林时隔30年再次来到榆林,在榆林市榆阳区万亩樟子松基地,虽然当天刮着大风,但因沙地已被植被覆盖,老人再没看到黄沙蔽日遮人眼的旧日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樟子松随风摆动,为大漠风光增添了无限魅力。
榆阳区的绿化建设其实仅是榆林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榆林十多年来依靠能源产业的拉动,使榆林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榆林历任执政领导都没中断过生态建设。尤其是今年起,榆林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三年植绿大行动”,整个工程政府将投资63.35亿元,涉及榆林辖区所有区县。这是榆林市历史上造林绿化资金投入最多的一次,如此大手笔地投入生态建设,在国内其他地市也属罕见。
地下黑色宝藏再造地上绿色宝库
说起“三年植绿大行动”的由来,还得追溯到2011年8月5日,省委书记赵乐际视察榆林时指出: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更应是生态绿化的典范,要把生态绿化作为一项长期的首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力争把榆林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塞上生态名市。
榆林市委、市政府通过多次专题研究讨论,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绿染山川、花满古城、美驻沙漠”三年植绿大行动。今年正是榆林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的第一年。
榆林矿产资源丰富,市内资源勘探、开采、加工营销企业和化工生产、电力开发运营企业较多,榆林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和“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原则,要求各能源企业建立绿色场区。各类资源开采企业及能源加工企业每年要完成造林10万亩,3年造林30万亩。
榆林市市长陆治原说:“我们今后的资源开采企业就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形成互惠互利、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让企业在挖掘地下宝藏的同时,再造地上绿色宝库。使企业绿化成为民生工程、亮点工程、造林绿化的示范工程。”
“一把手”争做“生态书记、生态县区长”
为将这项工程落到实处,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市长陆治原多次亲临造林第一线,要求县区党政“一把手”争做“生态书记、生态县区长”。
就在前不久榆林市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上,陆治原还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牢牢抓住秋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加快植树造林进度,高质量完成全年造林任务,同时提前谋划好明年植树造林工作。在按计划推进“五个百万亩”林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城市绿化工作,严把工程造林质量关,加强林业管护和林业执法,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政策,确保所栽树木成活成林。
采访中记者发现,正是在榆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带动下,榆林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也把“三年植绿大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亲力亲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半年绿化面积相当10个榆林城
预计到2014年,榆林造林保存面积将达到2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主要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绿化林带基本建成。300个村庄达到绿化、美化,绿化率达到30%以上。市区环城林带初步形成,城区绿地率达到3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以上。在全市基本建成一个乔灌草相结合、针叶阔叶树相结合、自然景观优美的比较稳定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使榆林生态环境“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建成“南部林果飘香、北部绿染沙漠、矿区绿化美化、城乡翠绿环绕”的新榆林。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形成道路河流林带化、城镇乡村园林化、环城林带风景化、矿区景点生态化、农田牧场林网化的造林绿化新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记者从榆林市林业局获悉,今年也是榆林市历史上投入造林绿化资金最多的一年,上半年已投入各类造林绿化资金19.25亿元。截至6月底,榆林市共完成造林529平方千米。529平方千米是个什么概念?面积相当于绿化了10个榆林中心城区。
推荐阅读: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