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相关政策将直接利好低碳环保产业

2012年08月17日 09:10中商情报网

中国园林网8月17日消息:从2011年起,碳排放在国际社会中成为焦点问题。2011年3月,欧盟通过了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现有的碳排放交易机制(EU ETS)的决议,并从今年1月1日起向飞经欧盟的航空企业征收碳税。据初步估算,仅2012年,中国航空企业至少将增加8亿元的碳税成本。

事实上,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测算,2008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69亿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22%。另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接近100亿吨,有可能占世界排放总量的33%。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只承担自愿减排的责任。

另外,中国又是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最大的卖方。全球碳交易活动最主要依据《京都协定书》规定,允许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去购买一部分减排量,用于抵消规定的指标。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可提供的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即主流的节能减排交易项目)占到世界总需求的 50%以上,截至2011年三季度,中国获签发CER(核证减排量)数量超过4亿吨,是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最大的卖方。但目前中国CDM项目主要“出口”,国内市场几乎为零。

然而,在2011年底召开的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明确表态愿意在 2020 年之后有条件地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因此,中国构建标准化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到了势在必行的阶段。

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就在五省八市启动了低碳试点工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模式。而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更是在3年前就已成立并开展自愿减排交易。上海举行世博会期间,万科馆等一批展馆都参与了自愿减排交易项目。

而国家发改委宣布7个省市将首批试点开展碳节能环保排放交易后,还要求试点地区通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定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制定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方案。

日前召开的2012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传出消息,我国将制定林业碳汇项目、碳汇计量监测资质管理办法,争取将林业碳汇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据悉,林业部门已经组建了华东、中南和西北3个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去年11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先行在浙江义乌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

国内减排问题研究人士判断,不需要太久,国内或许就会推出区域性的强制性减排交易或者碳税征收政策。但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分析,短期内征收碳税未被提上议事日程,若开征将使水泥制造等高耗能行业成本大幅上升,将进一步提高行业门槛。研究机构普遍观点是,一系列“碳减排”政策将直接利好低碳环保产业。

推荐阅读:

哥伦比亚森林碳储量监测取得突破

李迅:中国城市“低碳”泡沫化 仅1/5是“真低碳”

仇保兴:中国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尚面临五大问题

企业参与林业碳汇 中国碳市场可期

(来源:中商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