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退伍军人一身铁骨 为绿色倾注

2012年08月02日 10:24中国绿色时报吴克明

张文成正为果园喷洒农药

张文成正为果园喷洒农药

张文成正带领村民培育树苗

张文成正带领村民培育树苗

妻子张富香一直支持着张文成的绿色事业

妻子张富香一直支持着张文成的绿色事业

中国园林网8月2日消息:一个人三年五载植树造林,也许并非难事,倘若30多年如一日造林不止,那实属不易。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尚德镇尚德村,就有这么一名30多年如一日播绿添秀的拓荒者,他就是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张文成。

凭着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他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演绎出一名军人的“绿色梦”。从20岁出头到如今年过半百,他挥汗送走如火的青春岁月,把30多个春秋寒暑奉献给家乡的绿色事业。累计造林面积超过1300亩、植树50多万株……那国道旁的株株行道树,荒山上的片片绿荫,及村后连绵的林果园,串成了一位老兵的绿色足迹,也成就了一名军人无悔的人生选择。

脱下绿军装,开启绿色生涯

1980年,在兰州军区某部队服役4年的张文成告别了绿色军营,怀着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回到故土尚德村。

那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不久,富民政策的春风在大山里吹拂,村民们开始在致富路上“各显神通”,许多人开始跑运输、搞养殖、采矿藏、办小铺……张文成头脑灵活,有一股闯劲,也想甩开膀子奔富路。有人约他合伙采矿藏,有人拉他联合跑运输,展现在他面前的都是一片锦绣前程,然而却被他一一谢绝了。

人生的路啊,该从哪里迈出?改革开放的新一代,应该创造出怎样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张文成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想到尚德村祖祖辈辈水土流失严重,世世代代遭受山洪威胁,四周到处是光秃秃的荒山,要是能都栽上树该有多好啊!从此,张文成迷上了植树造林,走出绿色军营,又开始了绿色生涯。

复员回乡的当年秋天,张文成就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渠畔、路边、地埂边植树810多株。只三四年光景,他一人累计在“四旁”植树2110多株。张文成还带动村民们植树造林,仅4个春秋就在全村植树20多万株。

为国道织一条绿带

1983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视察甘肃时发出了“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的号召,使张文成更加坚定了在绿色事业上大干一场的信心。这年秋天,一位本家叔叔前往四川拉货,捎带他去四川梓潼观看传说张飞当年栽植的柏树,令他大开眼界。正是这次考察,使张文成最终决定在国道上栽植行道树,编织一条绿色飘带。他暗暗立下誓言:“黄河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既然古人都能栽活树,我一个退伍军人,也一定能在公路两旁栽活树!”

说干就干,张文成把准备修房用的2000元退伍费一分不剩全拿出来,作为绿化国道的经费。这年冬天,他和雇请的3个村民一起,每天从早到晚在公路边上挖树坑,中午也不回村,啃口干馍当午餐。

“你栽树,谁给钱?一个光棍汉,还不赶紧攒钱娶媳妇,栽树哩,做的啥迷阵?”有人劝他别干傻事。

“半吊子做的半吊子事。”老父亲也竭力反对。

即使不被众人理解,张文成却也不改初衷。他冒着数九严寒,和雇请的农民挥汗大干了半个多月,在公路边挖了5000多个树坑。

1984年3月,植树季节,张文成到尚德乡政府领树苗。发树苗的干部怕他在公路边栽不活树,把树苗给糟蹋了,任凭他把好话说尽,就是不发给他。正当张文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文县林业局领导正巧下乡检查春季造林,发现绵延十几里的公路边上挖好了一个个树坑却没有栽上,便问是谁挖的。知情者回答:“是张文成挖的,胡日鬼(甘肃方言:扯淡)哩,根本栽不活树。”文县林业局领导说:“谁说胡日鬼,光看挖的树坑又大又深,就像个栽树的。”

文县林业局领导找到张文成,积极鼓励他在公路边植树,并当即给他批了调泡桐树苗的条子。张文成喜出望外,还拿上批条到村对岸的尚坝村也挖了5300个树坑,雇请了50多个村民帮工,6天便将泡桐树苗全部栽在公路两侧。看到公路边、山坡上仍有不少空地,张文成又向文县林业局要了4000多株苦楝树栽在山坡上。一个春天,张文成植树近万株。

树栽上了,并非万事大吉。为了保栽保活,张文成和雇请的3个村民,每天用塑料桶从江里背水浇苗。树苗离江边远的有100多米,近的也有四五十米。白天,他和雇请的农民顶着太阳背水;夜里,他独自踏着夜色给树浇水。行人老远望见公路旁和山坡上有黑影晃动,以为是鬼,走近了才发现是他。就这样,张文成用百十斤的塑料桶,每天从早到晚至少要背六七十趟,整整为新栽的幼树浇了一个多月的水。肩膀磨烂了,拇指粗的麻绳磨断了,但是看到一株株幼树在春风里舒枝展叶,一派生机,张文成感到无比欣慰。

从3月栽树,到4月文县林业局来验收,张文成栽的树成活率达95%。那些当初说风凉话的,看到张文成栽的树活了,都朝他竖起大拇哥:“不愧是从部队里锻炼出来的。”

承包荒山播绿荫

在栽国道树的同时,张文成也瞄准了荒山造林绿化。尚德村四周的荒山宜林面积大,造林前景广阔,然而多年来始终无人问津。1985年初,“吃了豹子胆”的张文成和村委会签订“军令状”,一举拿下4500亩荒山的造林任务。

在尚德村后,有座名为“凉水泉”的荒山岭,荒芜千载,连只野兔都藏不住,夏天找不到一棵歇凉树,冬天枯草在寒风中抖瑟。张文成首先在凉水泉拉开了荒山造林的序幕。

退伍费已花完,造林经费从哪里来?他从信用社货款1.2万元,又把一位战友支援他修房用的1000元钱也拿了出来。

为保证成活率,运回树苗,张文成顾不上缓口气,连夜走家串户,雇请村民上山造林。村民嫌路远活苦不愿去,张文成当机立断,把每天的小工费由当地平均的1.2元提高到4元。次日一早,他就领着雇请的250多名村民,肩扛树苗、锄头,浩浩荡荡开上山。千年寂寞的凉水泉终于沸腾了,锄头飞舞、汗珠飞洒、山歌飞扬,张文成带领村民整整栽了12天树,造林面积近800亩,42万株油松落户凉水泉、青崖山和郭家山等地。随着一抹新绿在荒山上不断延伸,亘古不移的荒山第一次荡漾起绿韵。

树栽下了,为守护那片绿荫,凉水泉成了张文成无法割舍的家园。寒来暑往,他在山上安营扎寨,除掉杂草;到了防火期,他反复巡护,及时消除火灾隐患。10个春秋过去了,张文成栽的油松一片生机,大的有碗口粗,修房能做檩条,小的有茶杯粗,造屋可当椽子。有造林的,就有毁林的,个别利欲熏心的人,将愚昧的刀斧挥向了那片林子。

在张文成看来,砍树如同砍他的头。他的心在流血,如果不刹住毁林风,10年的心血将毁于一旦,凉水泉的绿意也将不复存在。他找那些砍树的人论理:“栽一棵树多不容易,三两斧头就砍了,多可惜!林子造下了,我又背不走,还不是大家的?给尚德后辈人留一片绿荫,又保持水土,空气新鲜大家享受,有啥不好?”从此,张文成义务当起了宣传员,每年都要走家串户上门宣传《森林法》,并把护林防火宣传画送到家家户户。

自张文成在凉水泉上打出种树“第一枪”,已有27个春秋,如今这里的松林已郁郁葱葱,平均直径在二三十公分,少说也值上千万元。凉水泉荒山造林的生态效益逐渐显现,枯竭的山泉重现生机。

张文成的另一个造林“战场”,在尚德村后4公里远“打柴沟”,这个荒山岭被张文成瞅准了建果园。当时村里有人头摇得像拨浪鼓:“那是座拉羊皮不沾草的荒山沟,兔子都不拉屎的鬼地方。要是栽果树能活,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张文成却不信这个邪,偏要在打柴沟圆“果园梦”。

如今4年过去,王家岭已被绿意所笼罩。张文成和他的“战士”在王家岭上累计植树13.1万多株,造林面积520多亩,其中生态林420亩、经济林果园面积超过100亩。绿化王家岭的“战役”成功了!如今也已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今年夏天,这一带连续下了多年罕见的大暴雨,好多地方都涝了,王家岭却“风雨不动”。村民们都说:“王家岭上新栽了十几万株树,一个树坑就是一个小蓄水池,十几万个小蓄水池,还不把山洪拦下了!”

为守护绿色,他甘愿舍弃一切

走进张文成的家,3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已陈旧破烂,与尚德村80%的人家盖起的“小洋楼”形成鲜明对比。“5·12”地震,张文成家多处毁坏,可他和妻子只简单维修,就把国家补助的3000元维修款和全家4000多元的生活费全挪用到造林上。村民们说:“尚德村全村三四百户人家,要数张文成山上栽的树最多,但住的房子最差。他的心思没有用在自己的小家上,而是一门心思在搞荒山造林。”

张文成经常在山路上奔波,先后有5颗牙齿因摔倒而“退休”。后来在妻子的“逼迫”下,他才花了100多元,镶了几颗最便宜的假牙。每年春节,张文成一家都穿着旧衣服。妻子张富香怕孩子怪罪父亲,总是解释说:“孩子,咱不跟别人比吃穿。你爸爸把钱都用在造林上了,他图的是为后人留下一片林子。”别家的娃上大学,每月生活费都从家里拿。张文成的一双儿女每年一放假就忙着打工挣学费。

张文成对自己和家人是那样的“吝啬”甚至“苛刻”,植树造林却舍得大把大把地花钱。他把树看得比生命还贵重。30多年来,累计投入20多万元用于植树造林。

有人对张文成30多年如一日矢志造林大为不解:“别人家都富起来了,你家还是这样。图个啥呢?”张文成回答:“我就图给大地留一片绿色,给尚德子孙留一片林子!”这,就是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

岁月的河流悄然而逝,32载“绿色梦”,张文成无怨无悔。回望1万多个日夜留下的心血和汗水,将一座座荒山染绿。年过半百的他依然痴心不改:“我的绿色事业没有终点,留给大地一片绿是我毕生的追求。”

推荐阅读:

黄山:“十里绿色长廊”扮靓生态祁门

甘肃永靖县全力打造南山生态绿色屏障

10年造林256万亩 林业为西藏筑起“绿色长城”

青海循化县实施三大生态工程助推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