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3日消息:实施引黄调水,上马海水淡化机组,推进“让绿色向沿海延伸”工程……围绕全面做好“水”和“绿”两篇文章,近日,沧州市以相应工程为载体,加快向“水丰、地绿”的生态城市迈进。
“苦海沿边”是沧州人对过去当地生态环境和区位特点的形象概括。受特殊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影响,沧州成为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8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8%,不及全省人均水平的60%。同时,这个市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长期的超采让这里形成了全国最严重的地下漏斗区,也形成了大片盐碱地,被称作“不毛之地”。
立足改善水环境,全力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沧州市结合全面实施“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发展战略,转变“水思维”,确定了改利用地下水源为地上水源的思路,做到引水、蓄水和节水相结合,通过实施引黄工程、“十百千”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海水淡化项目,书写沧州人“改水”的生动实践。他们谋划了位山和潘庄两条引黄河水线路,为大浪淀水库、杨埕水库以及农业和生态补充水源。并将建设十座水库、百个100亩坑塘、千个30亩坑塘,仅十座水库建成后,全市就将新增一次性蓄水能力2.4亿立方米。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探索“咸淡水混浇”等节水技术。节水技术的实施,可使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农业年可节水4亿立方米以上。同时,他们还“向大海要淡水”,位于渤海新区的国华沧东电厂通过实施海水淡化项目,每天可生产出淡化水3.25万吨。目前,这家公司正积极筹备日产2.5万吨海水淡化扩建项目,投产后日制水能力将达5.75万吨,为全省新的增长极提供有效水资源保障。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里同样上演着沧州人的治水新方略。日前,市区将启动投资5000万元的运河景观带建设,力求把大运河打造成流动的乐章,弹奏出沧州古老的风韵;各县(市)也在建设新的环城水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水系布局。
“让该绿的地方都绿起来,让能绿的地方都绿起来。”水润狮城的同时,绿满城乡的植树造林和绿化行动将在沧州市全面展开。沧州是典型的平原城市,如何才能突出特色、提高植被覆盖率?沧州市立足自身“苦海沿边”的实际,以沿海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环城高速林带建设等工程为带动,大力实施“让绿色向沿海延伸”工程,重点谋划了沿海绿廊花海、沙碱荒地绿化、农田林网绿化、路网和水网绿化、城市村屯绿化等五大绿化工程,打响绿化攻坚战,全年计划完成造林12万亩。
面积达2375平方公里的渤海新区遍布盐碱地和湿地滩涂,植被成活率低,被有关专家断言为“绿化禁区”。为打破这一生态掣肘,渤海新区开展以“3331”工程为主题的生态绿化攻坚,利用三年时间,建设集路网、林网、水网于一体的绿色长廊,在城区、园区和港区实施生态绿化建设,对南排河、新石碑河、廖家洼河进行综合规划治理,并实施南大港湿地综合开发等生态绿化工程。
为彰显现代化沿海城市特色,沧州市致力打造中心城区绿化名片。为打破盐碱地这一制约园林绿化的瓶颈,他们决定在推进乡土树种基础上,科学引种新品种,以乔、灌、草相搭配,兼顾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实行中心增绿、外围拓展、路林结合、立体绿化,以形成具有沧州特色的园林风格。今年,沧州市中心城区用于园林绿化的投入将达到3亿元,这样,今年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就可达到100.41万平方米。
推荐阅读: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