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30日消息:近几年来,埇桥区高度重视林业生产,在山区大力发展干杂果经济林,在平原地区依托具有栽植杨树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杨树速生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板材、家具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林业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绿色银行”让全区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时下正是秋风送爽的时节,在埇桥区顺河乡乾山腰上,鲜红的石榴随风飘荡,王井涯村荒山承包户张立祥望着即将成熟的石榴,发自内心的微笑溢在脸上。他承包了50亩荒山,今年春夏,樱桃和杏就收入了4万多元,看着满山挂满枝头的石榴,在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加上更新下来品种不好的老石榴树卖了一万多元,今年收入10万元基本不成问题。与张立祥一样在林业上获得收入的还有农民张启华、张启星兄弟二人,与12年前承包了一片20亩河滩地,全部栽上杨树,今年春节合同到期,办了《砍伐证》后,近600棵杨树卖了50余万元,去掉承包费,管理费等,纯利40万元。
在埇桥区,向张立祥,张启华这样依靠承包林地,植树绿化的发家致富的农民处处皆是。作为林业生产大区的埇桥区,农民有着良好的植树造林传统。区林业局及时做好林业惠农政策宣传,鼓励农民承包荒山、荒坡、荒地、河道等植树造林,同时协调好各部门,做好林业惠农政策的兑现工作,引导农民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同时,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林业生产一线,做好林业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工作;林业站工作人员协调承包者所在的,办好承包合同的完善工作;林业局及时为造林者依法颁发《林权证》。几年来,全区共办理《林权证》近万份,发放病虫害防治器械 50台套,农药、胶带达30 多万元,调解林木林权就发 130多起,让广大农民植树吃上定心丸。
通过努力,到2012年初,全区有林地面积接近90万亩,杨树面积60万亩,活木蓄积量373万立方,杨树蓄积量270万立方。林木绿化率,活木蓄积量均居全市第一,林业总产值60亿元,跃居全省第一。2011年,区林业局被评为“省林业突出贡献先进单位”,“全省林业先进集体”,“全省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称号。埇桥区先后五次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区)”称号,2009——2011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林业生产十强县(区)”。过去的荒山荒坡,现在是上面花果飘香,下面是鸡鸣、鸭叫、羊舞,全区范围内的国道、省道、县、乡、村道,河道是绿树成荫,好一幅乡村生态美画卷,农民从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林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林木加工企业,形成了符离—顺河板材加工产业集群,汴河家具产业集群,带动了全区3万多人就近就业,他们月工资均在3000元左右。板材家具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全区的交通运输,树木板材贩运等行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符离——顺河产业带,就带动全区200多辆半挂式大型运输车辆,近500名驾驶员月收入4000元以上,该区农民、共产党员祝庭胜前年先后投资80多万元购买了两辆半挂式运输汽车,仅4名驾驶员每月工资就需2万元,每辆车月净收入3万元。3000多人长期从事木材、板材贩运,遍布在皖北,豫东,苏北,鲁南等地,月收入6000——10000元不等。林业及其产业的发展,让全区农民增收显著,农民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称作是自己的“绿色银行”,投入和产出形象称作是零存整取。尤其在顺河、符离等乡镇,农民将原来的荒滩、荒地、荒坡栽上树木,美化了生态环境的同时,家庭一部分劳力进板材加工企业,另一部分劳力外出收购树木,头脑灵活的贩运半成品板材。进企业的农民有了稳定的月工资收入,外出收购的按天算收入,家里的钱袋子天天渐长,存折的数字月月增高。
推荐阅读:
(来源:农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