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30日消息:惠民县在发展苗木经济的同时搞起了立体林业,“上林下菇”种植模式取得成功。“这个季节鲜香菇很稀有,这茬香菇早就被大华、圣豪等超市预定了。”29日,正忙着采摘香菇的杨夫新介绍说,40多亩杨树林里建了31个香菇棚,除去成本一季预计收入30万元以上。
今年,随着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惠民县不少群众开始挖掘林下空闲资源,将传统的食用菌产业与新兴苗木产业进行“产业嫁接”,做起了林下经济的大文章。惠民县皂户李镇马家村村民马金亮和杨千村的杨夫新、杨夫强3个人合伙在树林里种起了反季节香菇。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的鲜香菇供不应求,批发价一般在5.5元/斤左右,超市卖到7-8元/斤。马金亮他们在自家的40余亩杨树林里建起了31个香菇棚,投入菌坨20万个,每个菌坨的成本约2.5元,纯收入可达3.5元左右,一季香菇,扣除各类费用,预计可收入30万元以上。
“林下种植反季节香菇并没有特别的技术要求,只要林地的行间距达6米左右,5-6年的各类林地都可种植。”马金亮介绍说,“树冠为香菇遮阴,香菇所需要的水分、菌棒残渣又能直接为树木生长提供原料,既有利于树木生长,同时又降低了香菇种植成本,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据了解,马金亮在种香菇的同时,还建起了50余平方的冷库专门用于香菇储存,新上了一组菌棒加工机械,负责给周边农户加工菌棒、蒸料、接菌、发菌,逐渐探索出“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辐射周边村庄发展规模化种植,实现了食用菌和苗木的成功“嫁接”,促进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惠民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说,目前这种种植模式现正在准备扩大规模,镇政府也准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群众进行林下经济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