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离民意 城市雕塑折射政绩病恶性循环【评论】

2012年08月31日 09:42山东商报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

中国园林网8月31日消息:城市雕塑的基石不只是那方水泥底座——

公众参与才是最可贵之处

“飞天女神”站立不到两周就被网友“拽倒”,其不受待见的背后不仅仅是公众对其外表的失望,更因这般城市雕塑产生之初的“错位姻缘”。

城市雕塑与公众审美的背离,总与所谓的“长官意志”产生纠葛,与公众意识的缺失不无关系。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流氓猪”能登上人流熙攘的广场。

只有厘清了这背后的利害关系,我们也才更能读懂,城市雕塑的基石,不只是那方水泥底座。

创作的手并非只属于艺术家——

城市雕塑大多“揉捏”而成

2012年8月,乌鲁木齐市新落成的花堆雕塑“飞天女神”站立不到两周就被网友的板砖给砸倒。

据当地媒体披露,竖立在该市水上乐园旁的“飞天女神”造型绿色植物花堆,高18米,重达40多吨,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花堆雕塑,耗时2个多月建造而成。

有人认为雕塑上端人物造型应该美化,指责城市管理者的审美观与群众相偏离。而该雕塑主管部门则回应称,从专业角度来评价,“飞天”的人物造型比较饱满,整个比例非常好。单从艺术角度考量,“飞天女神”显然没有达到市民的审美层次。从“丑陋吓人”、“臀部太大”这样的尖锐评语中不难读出,这位“女神”是如何的不受待见。

艺术设计者的眼光,或许有其独到之处,可基本的审美取向,为何会与大众口味有如此出入呢?事实上,目前在街头见到的城市雕塑常常是由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揉捏”而成的。决策管理者、出资方和艺术家常常共同决定了一个雕塑最后的样貌。上海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曾坦然告诉媒体,对于城市雕塑的管理与审批主要还是依据相关的规划,“从实践来看,主题方面,有的对得上,有的对不上。即使对不上,我们也会鼓励你做,不鼓励你做你有可能就不做了。”

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陈古魁也曾陈述过他做城雕时的境遇——接受了委托,常常就意味着创作的双手不再由艺术家本人控制。有媒体曾做过这样的解读,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发展商,一个“省油”的甲方并不好找。出资方对于样式、尺寸、比例甚至于细节方面的各种建议和规定,让艺术家感到不以为然,却又束缚了艺术家的手脚。

推荐阅读:

展望:感受雕塑艺术家的爱与追求

广州:城市主干道群羊雕塑引争议

河南:开封依托菊花 发展五色草雕塑扮靓城市窗口

青岛:名家雕塑集聚青岛国际雕塑艺术节[分页]

“托球式”城雕不下100万座——

背后是政绩病的恶性循环

在很多城市甚至农村,眼前耸立的都是面目雷同、含义不清的抽象派雕塑,业内戏称为“一个球、几条线”。不是以腾飞、开发、向上为题材的不锈钢现代雕塑,就是复制西方裸体雕塑。

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全国各地的“托球式”城雕不下100万座。“不客气地说,很多雕塑不仅不能给市民带来艺术享受,反而是一种视觉污染。”全国城雕委副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对媒体如是说。

而通过大量的报道我们发现,即便在应该最“有文化”的高校里,一座又一座雕塑就曾“惨遭”另类解读。长安大学一个名为“青春彩虹”的雕像,有一个著名的别号——“拉面女神”; 西南财经大学校内有个一男一女脚踩地球飞奔的雕塑,被学生们戏称为“各奔东西”;还有,此前轰动一时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门前的“裸体猛男”最终也还是被悄然移至校内一处树丛中,告别了对面朝夕相处了3年之久的吐舌瞪眼的“老子”,从而暂时平息了一场有关雕塑与环境的论战。

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曾对全市的城市雕塑进行普查,结果平庸的占80%,优良的占10%,低劣的占10%。上海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城市。

2010年,在“浙江省第二届城市雕塑评选活动”期间,浙江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副处长陈桂秋曾对媒体直言不讳——城雕“指挥部”模式确实存在。“比如一条公路造好了,有人建议要在桥头放两个雕塑,这项工作不是由专业的人去操作,而是指挥部自己直接定了下来,那些雕塑摆在桥头一放就是十几年,你想拆也拆不掉。”

时评作者毕晓哲点评道,在城市决策者的眼中,通过一个雕像或雕塑的建造,可以迅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让城市面子光鲜起来,让城市的品位看起来似乎更高。这才是大量城市屡屡不惜重金打造雕像、不惜背离民意大兴建造雕像之风的最主要原因。

“飞天”卷走的是公共优先理念——

雕塑里该有城市的灵魂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的恒温街和橡树街转角处,坐落着一座可谓世界上最为闻名的城市雕塑——撒尿的小男孩于连。关于他的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年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欲用炸药炸毁城市。幸亏小于连夜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

有着千年历史的欧洲古城没有忘记这位小英雄,调皮的小男孩雕像就这样一直演绎了400多年,成为世界城市文化史的一支奇葩。而在中国,同样也有城市希望借用雕塑承载起一个城市的灵魂。

2011年10月1日,在浙江杭州钱江新城青少年发展中心东北角的休憩广场上,主体高度5.2米的青铜雕塑“妈妈的手”落成。

艺术大师韩美林,把“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向空中接住妞妞的瞬间,定格为了杭州最新的一座城市雕塑。在揭幕仪式上,时任杭州市委副书记的叶明说,“妈妈的手”雕塑,不仅是一座城市雕塑,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

2011年,《东方早报》 在一篇名为《在哪一座雕塑下相约》 的文章中反思道,城市雕塑得以树起的基石并不仅仅是艺术品底下那一方水泥的底座,只有公众的关注和欣赏才能赋予一件城市雕塑以生命力,这也是它作为公共艺术的核心要义。

对于乌鲁木齐“飞天”雕塑因太丑被拆、郑州“广场猪”源自情色玩具造型如此这般的尴尬,催生出建立透明的城市雕塑创作和遴选机制的迫切需求。

“公共艺术的有效性主要不取决于‘政绩’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在社会中引起反响的程度,即普通公民的参与和关注程度。”公众的参与才是公共艺术最可贵之处,一件城市雕塑的价值,终究还是要放到市民生活的环境中去评判。《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王洪义的话,或许就是我们追问的答案吧。

声音

城市雕塑 涉及文化安全

大尺度雕塑应该经国家主管部门审批,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尤其是在前期策划阶段就应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对社会公众予以公示。此后,在雕塑的整个建造过程中,管理部门均应参与其中,需要审查平面稿、立体稿、定稿、等比例放大稿、出场前作品、建成作品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雕塑的成功。在这其中,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需要参与雕塑建造的始终,与专家和甲方密切配合。因为,雕塑建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再创作,作者可以说是雕塑作品的灵魂,其是对雕塑作品最了解的人,对再创作最有发言权。——北京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主任 于化云

城市雕塑不能 带来“负效应”

城市雕塑需要有效的文化判断和运营机制,若不能以此为前提,那将导致城市雕塑建设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对于大尺度雕塑来说,选取什么时间节点、什么位置,能给国家和城市带来什么,这才是考虑的重点。现在很多城市都是把雕塑当做建筑工程来做,使城市雕塑变得浮躁且功利。这是目前我国各城市雕塑建设浪潮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王中

雕塑应彰显 城市文化个性

寻求差异化,寻求特色化,是中国城镇化下一步的一个重要命题。雕塑必然在这个命题之下做出非常重要的一次突进,进入它的一个发展时代。文化为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选择,这是差异。城市文化恰恰是获得差异、获得特色的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和保障。雕塑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城市差异化建设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我想每一件事情,它一定得找到根基,找到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城市雕塑尺度越来越大,或许所承载内容会越来越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赵萌

推荐阅读:

展望:感受雕塑艺术家的爱与追求

广州:城市主干道群羊雕塑引争议

河南:开封依托菊花 发展五色草雕塑扮靓城市窗口

青岛:名家雕塑集聚青岛国际雕塑艺术节

(来源: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