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31日消息:记者近日在多地调查采访发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大小城市刮起了一股人工造景热潮。从南到北,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县城,大大小小的植草种树和圈水挖湖工程愈演愈烈。专家提出,“大跃进式”的城市造景之风需要反思。
洛阳要“挖”两个西湖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生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胡建华介绍,城市造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植树种草的绿化主题;二是人工湖、水系建设。前者门槛较低,资质要求不高,后者起步虽晚,但大有后来居上态势。
今年初,广西南宁市宣布,将投资300亿元,力争到2020年打造出一座滨水生态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至少有40个城市提出类似“水城”建设规划。其中既有南宁、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聊城、沁县这样的中小城市。
记者在洛阳市看到,人造水系交错纵横,宛如江南水乡。许多政府机关,居民小区门前有“景观渠”,院内有“景观池”。据了解,洛阳规划的水面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接近两个杭州西湖。
盲目造景造成严重浪费
一些专家指出,部分城市不切实际地植草种树、拦河圈水、盲目造景,可能造成严重的浪费并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一是“南树北种”两败俱伤。棕榈、椰子走进北京小区,法国梧桐站立街道两边,园林专家指出这是盲目的“南树北种”。棕榈、椰子、广玉兰等南方树木要在北京过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们要套上“防寒服”、穿上“电热靴”、用上“加湿器”。这些越冬“装备”都价值不菲,而且长达4个月的运行成本更是高得令人咋舌。
二是打坝拦水,地上成景,地下成灾。近年来,在河道打坝拦水造景成为一种流行。但此举一方面抬高了河道,给汛期行洪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这种“腰斩”河道的做法,也破坏了自然的河流生态。
粗略统计,全国大中小城市实施类似工程的不下200个,仅陕西省目前就有约20%的城市实施或规划打坝拦水。在城区筑坝拦河的宝鸡市、咸阳市,蓄水后同样将面临上述问题。一遇干旱,农民吃水难、浇地难,城市人却划着小船游湖。
三是污染难以控制。水利部西北水科所教授邢大韦指出,渭河水量仅占陕西的16%,却接纳了全省80%的污水,干流基本丧失使用功能。在渭河这类来水少、含沙大、高污染的北方河流上筑坝蓄水,蓄起来的可能是一池污水,形成臭湖。
地产开发成为隐形推手
多位专家表示,城市景观建设总体应该坚持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胡建华表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城市建设不能填补原有自然形成的湖泊、水系,包括坑塘,但实际操作时好多都被填平开发了,这样就破坏了自然调蓄功能。越来越多的城市内涝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在城市造景运动中,地产开发成为隐形推手。郑州市的一位领导在谈到开挖“龙湖”与建设郑东新区的关系时说:“一有水,地价就要上涨。”
推荐阅读:
(来源: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