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卧龙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

2012年08月06日 13:30正北方网

中国园林网8月6日消息:卧龙山小流域地处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西南部,位于马莲乡境内,流域北部以110国道为界,东部毗临208高速。流域总面积14.2km2,总规划治理面积2.0万亩,分三期进行,一期治理工程从2010年3月20日开始规划设计,2010年4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1200亩,其中开挖高标准水平沟38.5万个,修筑土(石)谷坊510座,沟头防护850米,修筑工程作业路18.1公里,作业路防护林整地方坑1.1万个,布置网围栏15.3公里,以上工程措施共动用土石方61.2万立方米。栽植油松容器苗21万株,大油松苗8000株,大云杉苗2800株,榆树苗180万株,杨树苗30万株,山杏100万株,沙棘苗150万株,水平沟沟埂上全部点种了柠条籽。工程总投资800万元。

二期治理工程2010年11月开工,2011年11月底完工。治理范围为京包铁路以西、110国道以南、小榆树湾村以北、部队靶场以东区域,进行植树造林。主要任务是利用集包三、四线隧道、马道开挖产生的弃土和110国道拓宽开挖的弃土,同时调运各建筑工地及物流园区开挖的弃土,对京包铁路线以西的地质灾害破坏严重的采石场、垃圾场进行填沟造山、覆土造林,使以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质灾害区的石山变土山,土山变绿山,绿山上景观,彻底改变了地质灾害区的自然景观。二期工程完成水保治理面积7500亩,调运弃土530万立方米,用于地质灾害区的回填覆土,开挖造林整地方坑15.36万个,修筑长350米、宽160米、高30米的大型谷坊一座,修筑其它中小型土谷坊75座,工程作业路16公里,共动用土石方88.1万立方米。栽植油松、云杉、樟松常绿树种9.68万株,各种灌木0.7万株。新打水源井2眼,修筑20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二座,铺设地埋主管道2.7万米,支管道4.48万米。工程总投资2700万元。

三期治理工程从2012年2月3日开工建设,市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和各中标企业施工人员奋战100多天,日出动大型挖掘机20台,装载机20台,自卸车100多台,填筑卧龙山废弃石料场、废弃拌合站大坑2个(坑深均达30米),填筑霸王河大坑1个(深度20多米),共调用弃土250多万方,开挖整地方坑22.8万个,回填熟土23多万方,完成水保造林面积3500亩。截止目前,已栽植高1.5米以上云杉、油松、樟松16.3万株,杨树1.0万株,山桃0.6万株,金叶榆0.12万株,丁香、榆叶梅、黄刺梅2.0万株,山杏350万株,榆树150万株,柠条1200万株。修筑100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一座,铺设地埋主管道2.0万米,支管道4.2万米。工程总预算投资6837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000万元。

三年来,市、区两级水利部门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完成卧龙山水保治理面积2.2万亩,调运弃土800万立方米,用于地质灾害区的回填覆土,开挖造林整地方坑39.26万个,水平沟38.5万个,修筑长350米、宽160米、高30米的大型谷坊一座,其它中小型谷坊595座,修筑工程作业路42.1公里。建成1000立方米的大型高位蓄水池一座,20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二座,铺设地埋主管道4.7万米,支管道9.58万米。共栽植云杉、油松、樟松等常绿树种28.03万株,油松容器苗21万株,杨树30万株,山桃1.0万株,金叶榆0.2万株,丁香、榆叶梅、黄刺梅2.5万株,山杏450万株,榆树330万株,柠条2300万株。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模式。整合部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整体治理。市委、市政府通过整合财政、水利、林业、土地等部门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卧龙山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实施,使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土壤侵蚀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林草覆盖度大幅提高,极大地改善了集宁周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达到了绿化、美化集宁,提升中心城市品位的目的。

推荐阅读:

江西:吉安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效果明显

福建:滴水穿石 治理水土 拼搏打造“长汀经验”

福建:平和科学营林绿化 采取措施积极做好水土保持

福建福安市绿化治“荒” 投资500万元控制水土流失

(来源:正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