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内一相思树首结红豆

2012年08月06日 14:01搜狐滚动向家富

扬州大明寺内一相思树首结红豆

中国园林网8月6日消息:记者昨在大明寺探访时发现,寺内一棵红豆树挂果了,这也是它自1980年来扬后第一次挂果。绿化专家表示,这棵红豆树是扬城唯一一棵红豆树,它果实的种子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相思》诗里所谓的红豆,又名“相思子”或“相思豆”,因而红豆树也被称为“相思树”。

扬城唯一相思树 第一次开花结果

昨日下午,记者在大明寺西花园探访时,惊喜地发现花园水榭旁的红豆树结果了,繁密的绿叶衬托着卵圆形的荚果,数量还不少。剥开荚果果皮,里面是一粒种子,大拇指指头大小,略显心形,如翠玉一样晶莹。

水榭一侧有一茶馆,茶馆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已在这里开了四五年的茶馆了,“第一次看到红豆树结果。树看着不小,但以前既不开花也不结果,还以为它不开花不结果呢!”

原园林局高级工程师孙如竹介绍,这棵红豆树是1980年栽种到大明寺的,“当时只是一棵小树,拇指粗细,1米多高。我基本上每年都去看,但没见过它开花结果,今年还真的是第一次。”

因为在扬州首次结果,还不能确定红豆成熟的具体时间,“一般来说应该是10月份,成熟后荚果爆开,露出红色的种子。”

这棵树是“移民” 30多年才适应扬州

一般而言,红豆树开花结果要长到25年-30年,在扬州为什么晚了两年?

孙如竹解释,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有早有晚,像银杏,俗称“公孙树”,意思就是“公公栽树,孙子享福”。科学试验来看,银杏树从播种到开花结果,要15年-20年的时间,而50年之后才到盛果期,“红豆树跟银杏一样也有这个特性,天生的。”

另外,由于红豆树不是土生土长的“扬州树”,而是32年前从外地“移民”到扬州的,因此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好在这个适应期不长,也就晚了两年,还算正常。”孙如竹说。

为纪念鉴真塑像回国 当年特意从常熟引进

红豆树是一种园林树种,与其他许多植物一样,它更是一种文化树种。我国古代,有许多以红豆寄情的诗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孙如竹告诉记者,扬城仅有的一棵红豆树之所以栽进大明寺,正是由于它象征的“相思”意。

原来,1980年鉴真塑像回国“省亲”,为了表达欢迎的意思,除了栽种日本樱花等植物外,绿化人员还特意从常熟引进了一棵红豆树,“是正宗的野生红豆树,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很珍贵的。”

它是常绿或半常绿树 但在扬州年年落叶

资料显示,红豆树是常绿或半常绿(冬天落叶但叶不会全落)植物,不过在扬州,它可是地道的落叶树,“每年冬天都是光秃秃的。”茶馆老板说。

孙如竹解释,扬州冬天气温偏低,红豆树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才会“紧急避险”采用落叶的方法,这也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红豆的相思之路:红豆树何时成为相思树?晚唐时才被正式定义

孙如竹介绍,红豆树是豆科红豆树属,在红豆树属下有很多种红豆树,王维《相思》诗中的“红豆生南国”,南国指的是岭南一带,但实际上,岭南的红豆树只是其中一种,江苏常熟、江阴红豆树的红豆,同样具有岭南红豆的特征,因此也是“相思树”。

红豆树是从什么时候被寄有“相思”的意思?据考证,中国在先秦时代就有了相思树的传说,而专指南国红豆树的“相思树”出现是在汉代,东汉末学者刘熙就有“相思,大树也……其实赤如珊瑚,历年不变”的描述,从这个描述可以看出,红豆树已得名“相思树”,不过没有写出“红豆”二字。而正式提出“相思树”为“红豆树”是晚唐李匡乂,他著作的《资暇集》卷下“相思子”这样写道: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至此,红豆树与“相思树”画上了等号。

红豆为何能象征相思?含温润坚贞等东方情愫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民歌和小说都流行以红豆寄托相思意,这种风气也一直持续至今。红豆究竟凭着什么特质而被人称为“相思豆”?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五“木部”的“红豆”条,引述的是北宋李颀《古今诗话》注唐王维诗《相思》相思子圆而红。故老言: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

孙如竹认为,红豆之所以被称为“相思豆”,首先在于它的红,果实成熟后,荚果爆开,里面是红色的,色泽明亮;其次,红豆的形状如心形;第三,红豆很硬实。“红豆的这些特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热烈、温润、玲珑、坚贞等代表感情的词汇。”

古人以红豆寄情,不过这个“情”实际上并不局限于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如王维《相思》,讲述的是他对朋友李龟年的相思之情,是一种友情;而王沂孙《三姝媚·樱桃》“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推荐阅读:

湖北兴山县濒危红豆树古树重现昔日光彩

湖北三峡千年红豆树患“蚁癌”当地林业专家开始抢救

粤东南澳台湾相思树竞相开花 吸引海内外游客

300多棵一起开花 昆山建成罕见野生相思树林

(来源:搜狐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