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升级 将再现中国林业新速度

2012年08月08日 11:08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8月8日消息: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良种对于提高单位面积出材量、提升竞争力的贡献远远高于其他经营措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要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林业“双增”目标,良种升级十分关键。林木良种特别是实际生产和建设急需的良种是增加木材供应和培育困难立地森林资源的物质基础,是目前实现“双增”的有效手段。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良种的创新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鉴于此,近期启动的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林业项目“主要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和扩繁”让人期待。该项目集中了目前我国在北方针叶树、南方针叶树、主要速生阔叶树、珍贵用材、抗逆生态树种以及特色花卉育种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力量,围绕主要造林树种,5年后将突破产生一批可更新换代和提高花卉品种自给率的自主知识产权林木花卉新品种,促进我国林木花卉的良种升级和产业化发展,提高我国林木花卉育种研究的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现代林业加速发展。

高世代育种,良种培育再升级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了种子园的建设,目前已有40多个树种营建了种子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攻关,目前已有落叶松、云杉、杉木、马尾松、国外松和云南松等树种进入了高世代,成为我国南北方商品材主产区最重要的速生高产针叶用材树种,其面积占我国用材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如今,这些树种的遗传改良进入了新阶段。

“主要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和扩繁”项目中有两个课题涉及其中“北方针叶树种高世代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南方针叶树种高世代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两课题力求培育出世代更高、遗传品质更优良的南北方针叶树种良种。

我国虽是世界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和人均森林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2%和15%,远低于林业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高达50%左右,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其中,选育和扩繁速生良种是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关键。

“北方针叶树种高世代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落叶松、云杉种质资源库,选出高世代育种亲本500份以上,组建落叶松和云杉的高世代育种群体;而“南方针叶树种高世代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将新增杉木三代和松树二代育种亲本600-800份,分别育种区构建群体8-10个。

可以预见,到2016年项目结束,部分针叶树种将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更旺盛的生长力,从而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松杉为例,高世代良种的应用可直接提高松杉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提升贫瘠造林地的立地指数,拓宽松杉高产区,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松杉林单位面积的蓄积量,保障我国木材安全;杉木三代和松树二代良种材积增益分别较其二代和一代良种可提高10%和15%,一个轮伐期内每亩可增加木材1立方米,若以更新造林松杉人工林800万亩计,可增产木材800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规格材800元计,仅此一项就可增收64亿元……

通过种质创新、良种扩繁及产业示范,我国针叶材产量至“十二五”末将提高10%-15%,增产木材7935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木材价格以平均800元计,可增加产值高达634.8亿元。

新品种选育,优势加倍放大

林木种质创新及育种技术提升是良种培育的主要途径。在很多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良种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造林良种化。

近10年来,各国在重视主要造林树种生长改良的同时,开展了品质育种和抗性育种,选育出适于不同栽培区的林木新品种。“主要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和扩繁”项目的7个课题中有4个涉及新品种选育。

桉树、杨树是我国南北方商品材主产区最重要的速生高产阔叶用材树种,是培育短周期工业纸浆和胶合板材用材林的首选树种,其木材产量已占全国木材总量的30%以上。

“超高产优质杨树速生材新品种选育”和“南方阔叶树种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两个课题,旨在建立我国杨树核心种质库,保存核心种质600份以上,选育出高产优良无性系40-50个,与对照相比材积生长量提高10%;收集和创制南方阔叶树种新种质150-200份,选育桉树、相思、悬铃木、木荷、闽楠、刨花润楠和黄樟优良无性系20-25个,年产良种组培苗1亿株。

珍贵用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因其优异的木材品质和环境美学价值,以及特殊用途受到人们青睐,广泛用于高档家具、办公和住宅等高档装饰、木制工艺品加工和军事等领域。我国在珍贵用材树种的新品种选育方面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停留在优良树种发掘和木材评价利用等初级阶段。 “珍贵用材树种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课题目标很明确,将收集和创制新的珍贵用材树种种质200份;选育鹅掌楸、楸树、黄檀、福建柏、香椿、柚木、桦木、水曲柳等优质珍贵用材树种优良无性系30-40个,使材积生长提高10%-20%;筛选出蒙古栎优良种源3个,使材积生长提高10%-15%;建成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工程育苗产业化生产线并年产高质量体胚苗500万株。课题将为我国珍贵用材林建设工程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抗逆生态树种对于干旱、盐碱、海岸防护等恶劣生态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性,是困难立地造林的理想树种,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抗逆生态树种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刺槐、木麻黄等抗逆生态树种,将收集和创制抗逆生态树种新种质150-200份,选育木麻黄、刺槐、泡桐、桤木、白刺、臭柏抗逆优良无性系20-25个,营建试验、示范林200公顷。

4个课题最终的目标将是选育出部分优良新品种,以适应我国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市场的林业树种新需求。

特色花卉选育,缩短与强国差距

我国是世界上花卉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近15年来花卉生产面积年平均增长23.8%,花卉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9.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业的发展将有强大的推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花卉育种和良种改良工作一直是世界花卉业的主题。新品种层出不穷,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如今,衡量各国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准就是能否快速创制出更多更好的花卉新品种。

目前,世界上商品花卉育种国家主要有荷兰、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等。荷兰作为花卉品种大国,每年都有800-1000种的新花卉产品被注册和引入市场,其中绝大部分为育种家培育的新品种。

相比之下,我国的花卉生产与花卉产业由于受育种技术落后的制约,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数量较少,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在配套的高效扩繁生产技术上研发较少,没有真正实现品种的产业化,未能形成完整的花卉产业链。经过十几年的科技攻关,我国虽然选育出一批花卉优良新品种,但远远不能满足花卉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特色花卉种业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力争突破关键瓶颈技术,生产推广花卉新品种或良种至少1000万株(粒),通过辐射推广,提高我国花卉生产品牌和产品竞争力,缩短与世界花卉强国的差距。

“主要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和扩繁”项目成果推广后,将革命性地推动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上的直接应用,带动林业生产力的整体提升。

推荐阅读:

刘昆:良种壮苗是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的关键

辽宁阜新:林业站长毛世海和他身后的那片绿

福建:“多措并举”助长汀县走上林业生态建设特色之路

福建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合作推进林业改革发展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