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修复城市绿化前景广阔

2012年09月10日 09:52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9月10日消息: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各地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了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园林绿地主体即园林植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更要注重其生态功能,强调其对城市环境污染改善的修复作用。植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安全、生态协调及美化环境等优点,可称之为绿色修复,较适合在城市污染治理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虽然诸多研究证明园林植物可以修复、改善城市中的环境污染,然而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却没能很好地加以应用。实验证明,园林植物对环境污染物的修复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取决于地形、气候和植物间的交互作用,合理的物种搭配可以有效增强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净化效果。在不同区域、不同程度污染区治理污染时,根据植物修复能力等级,合理选择和配置树种,构建不同类型的人工绿化生态工程体系,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环境污染。  

做好环境检测合理选择树种

由于园林植物的修复能力与生长地区、立地条件、生态因子均有一定关系,因此在进行绿化规划之前,要对植物种植区域进行土壤、灌溉用水以及空气环境检测,通过试验选择耐污性强、净化效果好、适宜其生存环境的园林植物进行环境修复。  

在化工厂和矿区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以及气态汞等有毒气体含量较多,在绿化选择上应多种植一些抗污染能力比较强的乔灌木及花卉,如垂柳、松柏、银杏、樟树、紫薇、夹竹桃、臭椿、鸢尾等,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净化空气的作用。  

对于受污染严重的河流两岸种植沿岸绿化带,需加强植被的生态修复功能。对专门用于治理氮、磷污染的湿地和河涌而言,应该种植芦苇、茭草、蒲草、茭白、水葱、莎草等水生植物,通过分析水生植物对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吸收及分解作用,选择不同的水生植物及其组合来适应不同的受污染水体。此外,还可通过控制水生植物的数量来调控净化能力的大小,以修复受污染水体并保持水质。  

城市道路的街道绿化带、分车绿化带、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等地,由于环境特殊,受汽车尾气、地表热辐射、灰尘等污染物影响很大,植物生长非常艰难。因此街道绿化树种必须严格选用根深冠大、枝叶茂盛、树干通直、萌蘖力强、抗逆性好、抗污染性强的树种,例如,枫杨、栾树、桧柏、紫椴、毛赤杨、榆树等,再适当配置丁香、红瑞木、接骨木、锦带等抗污染的花灌木,采用自然式种植,不仅可以起到遮阴美化的效果,还能充分利用植物的叶片吸附和阻滞空气污染物,减轻汽车尾气等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构建植物群落强化生态功能

园林植物的修复作用及应用潜力的发挥关键在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群落的搭配。园林植物的选择除了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还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兼顾植物在不同情况下具有的不同功能,合理配置植物。因此,在城市环境整体规划建设中,应以乔木为主体,以植物群落为基础,构建乔、灌、草、藤等复合生物群落,并科学配置植物,使其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并与周围环境组成和谐的生态群,保证充足的绿量,有效发挥园林植物的修复作用。  

利用指示植物做好环境监控

植物是监测环境污染的基本指示物,可以通过观测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分析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控。如雪松对二氧化硫和氟化氢很敏感,若空气中有这两种气体,其针叶就会发黄变枯。指示植物不仅能告诉人们环境受到哪种有害物的污染,还能够粗略地反映出污染程度,对污染环境做到有效监控。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环境的合理改善起着巨大作用,科学合理的利用植物修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土壤、大气和水污染,绿化美化城市,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景观效益,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市场潜力巨大。  

文章转自《广东园林》,本报有删节。作者单位系广州市市政园林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推荐阅读:

四川:自贡石仁村获得“省绿化示范村”称号

山西大同县等十县市获“全省林业生态县”称号

安徽:池州市林业生态效益价值逾200亿

甘肃:兰州实施林业生态增容减污工程

(来源:园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