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伦县依托生态建设打造林水相依生态强城

2012年09月12日 09:42中国环境报第7版

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街道整齐干净,湖水清澈明亮,湖边垂柳亭亭,素白桥面伏卧水上。这不是江南水乡,而是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所能看到的景象。作为内蒙古地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多伦县立足于打造"生态大县"的目标,近年来造林护水,通过持续生态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道路,使城区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生态旅游:打造景观水系

漫步在多伦县凤栖湖边,蜿蜒小路和幽幽小亭点缀一汪湖水,凤栖湖与多伦县"龙泽湖"相映成趣,成为城区又一娱乐休闲景观。多伦县大学生施小文说:"同学到我家乡旅游时,凤栖湖成了我们游玩的新去处。"

多伦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湖泊62个,水域总面积达4万亩。如何充分利用河湖资源?多伦县打造生态景观水系,走生态立县和旅游活县的路子。在卓家泡子水库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凤栖湖工程,湖区总面积为216亩,其中水面积202亩。工程充分利用卓家泡子原有自然风貌,通过精心设计,将原有湖面与人工造林、绿地、步道、装饰性凉亭和谐融合在一起。

凤栖湖只是多伦县打造景观水系的步骤之一。今年,多伦县启动城区水系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对"三河"(南河、牦牛吐河、小河子河)和"五湖"(萨日湖、会盟湖、育兴湖、鸳鸯湖、那日湖)工程和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前,会盟湖和育兴湖及相连河道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城区水系工程实施后,新建"五湖"将与建成的"龙泽"、"凤栖"两湖形成7个湖泊的北斗七星格局,构成中心城市独特的河湖景观水系。

生态固本:小城山林相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影响,多伦县土地沙化严重。2000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全县沙化面积已达3365平方公里。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京津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

2000年以来,借助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机遇,多伦县确立了"生态固基"的战略部署,2003年又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努力,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人工造林24.55万亩,飞播林草21万亩,封沙育林52.2万亩,退耕还林74.8万亩。努力十余载,多伦县已脱下脆弱生态的旧时衣裳,沙化土地蔓延得到遏制。

站在多伦县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308线景观林项目区,一排排樟子松在山坡挺立,整齐的松林在山间编织了一张绿色大网。谈起造林前后的变化,多伦县环保局副局长朱德江说:"2000年左右,多伦县遭受连续3年旱灾,整个项目区基本沙化,沙地上已经不长草,牧民不能放牧,甚至落叶松都被旱死。"2010年,多伦县启动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造林13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以上,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和初具规模的林沙产业体系,向生态大县目标迈进。

生态富民:生态建设也是生产力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多伦县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推进,使生态效益向生态、经济复合效益转变,让生态建设绿了群山,也富了农户。2002年,多伦县推广樟子松"以造代育"模式,201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樟子松隔株移植试点。目前,9个试点村960户共移植出售樟子松大苗21万株,每株价格在250元左右,每户均纯收入达到54690元。

在造林区推广窄林带、宽草带的两行一带模式,林带间年增产畜草2500万公斤,增加产值1000万元。同时,依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扁杏嫁接1.6万多亩,种植中草药4000亩、蒙古野果4050亩、文冠果2000亩。同时,鼓励农户在林下开展养殖业,目前全县有梅花鹿等养殖基地5处,另有狍子、马鹿、大雁等共2000多只,年收入125万元。林产业已成为多伦县农民收入的新来源。
 

推荐阅读:

甘肃:甘州区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

陕西永寿县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大兴安岭地区阿木尔林业局生态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江西共青城市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齐飞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