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环境立市 生态优先 加快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

2012年09月13日 10:41中国环境报第7版王英林 马泽

中国园林网9月13日消息: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多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环境立市,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今年2月召开的东营市第五次党代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定位。为加快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东营市委、市政府将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列为今年全市3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加快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步伐。

实施公共环境改善工程总的要求是:大气环境治理目标,确保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能见度大幅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治理后的工业区域,消除异味污染,工业企业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厂界浓度降低20%以上,群众信访量下降80%以上。水环境治理目标,确保境内省控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化学需氧量40mg/L、氨氮2mg/L以下;市控河流水质达到化学需氧量60mg/L、氨氮6mg/L以下。

自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实施以来,东营市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3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趋势,重点区域异味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群众信访数量较去年同期也有大幅下降。

实施蓝天工程——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整治顺利推进。东营市环保局成立了4个公共环境改善工程领导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负责督导各自区域公共环境改善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

各片区工作人员采取“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集中时间和精力,对各自负责的区域污染情况进行了彻底排查,对各个企业进行了监察、监测,最终确定了610项治理工程,并根据特征污染物的情况,分门别类制订了治理措施,明确了治理标准、完成时限。将重点区域的14家橡胶轮胎企业、17家重点石油炼制企业,作为重点整治对象进行限期治理,要求其通过增上治污设施、完善治污工程、强化管理手段等措施,确保厂界污染物排放达标。

异味污染治理初见成效。针对境外异味污染,东营市环保局建立了《外来空气污染日志》,详细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及气味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督促东辛采油厂、胜利采油厂等7家油田单位投入1455万元治理2432口油井,实现了套管气回收率100%的治理目标。对城区内15家废气排放较大的餐饮企业进行了整改并配套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油烟扰民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工作有序开展。东营市在全市设立了9家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机构,共建成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线22条,18条检测线通过省环保厅的验收和委托。自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规范化管理。2012年上半年共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22.8万张。严格机动车环境准入,对达不到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的新车,以及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转入车辆,坚决不予办理注册或转移登记;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监管,对机动车尾气不达标的机动车,坚决不准通过环保检验,对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一律不准上路行驶,不予通过年审。加快“黄标车”淘汰力度,在中心城区主要路段、主要时段限行“黄标车”,最大程度减少黄标车污染。同时,加大对报废车辆的收缴和缉查力度,最大限度提高机动车实际报废率。到2015年,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扬尘治理取得良好效果。东营市限期治理中心城区53家工业扬尘企业,督促其建设挡风抑尘墙等污染防治设施,目前已有18家企业完成治理任务。积极开展城区车辆带泥上路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运输车辆监管,强化建筑扬尘治理,认真落实施工现场遮盖、围护等防尘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增上车辆冲刷设备,切实解决车辆带泥上路问题。

“土小”污染企业整治成效显著。东营市环保局公共环境改善工程4个小组,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的原则和“断水断电、拆除设备、吊销执照、清除原料”的要求,建立了“土小”污染企业联合取缔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依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环保审批手续、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了关停取缔。上半年,共检查企业1800余家次,检查建设项目143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6件,取缔“土小”污染企业129家。

实施碧水工程——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东营市环保局按照“治、用、保”的流域污染治理思路,落实“一河一策”的治污原则,逐条河流提出治理方案。织女河—淄河人工湿地建成投用,预备河、阳河、太平河等人工湿地工程稳步推进,启动新一轮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承担的预备河流域、织女河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及王道闸生态景观河道治理工程、正和集团污水导流工程两个示范工程。目前,小清河2公里生态景观河道示范段工程规划编制已完成。

为进一步加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东营市今年确定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有12座,目前利津县环海污水处理厂、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已按期建成,其余在建污水处理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同时,加快推进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根据全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统一部署,从明年起,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将从目前的一级B标准升至一级A标准。目前,利津环海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工程,其余污水处理厂正按要求进行升级改造中。

东营市环保局还不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农村社区、规模较大村庄和污水产生量大的村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上半年重点对农村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广饶县稻庄镇项目进行了督导调度,截至目前,盛通花园集污管道和污水泵站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盛通路、永安路、东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约完成工程量的70%;高湾村、西杜村村级管网已铺设完成;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土建工程已完成70%。

强化能力建设——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

东营市实施数字环保“天眼”工程,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集数字化、视频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环境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了信息采集、存储管理、污染源控制和环境决策的统一管理。

截至目前,东营市在全市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房16个,在主要河流断面上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9个,61家废水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45家废气重点污染源安装了自动监控设备,16家燃煤电厂全部建成了脱硫设施并安装DCS系统和自动监控设备。在全市两个监测站点安装了PM2.5空气自动监测设备。

东营市着力完善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风险源评估制度,建立并启动环境夜查制度,实行有奖举报“土小”企业和非法倾倒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组织企业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建立风险源评估制度。对全市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重金属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建立动态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及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消除环境隐患。

今年上半年,东营市妥善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两起,河流超标应急10起。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对全市264家污染源企业、10家重金属企业的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环境风险防范情况等逐一落实,确保环境安全。

严格环境准入——打造秀美宜居的环境

为有效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东营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生态关,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十一五”以来,全市共拒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96个,淘汰了50万吨立窑水泥、6万吨隔膜烧碱装置、7.5万吨造纸、200万吨石化等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机组52.1万千瓦。

东营市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关,严防污染源向农村转移。在乡镇招商引资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过程中,环保部门先行论证为建设项目把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坚决避免新污染源的产生。组织专门执法人员采取明察和暗访的形式在各乡镇进行巡回检查,一经发现,责令企业限期治理,治理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停。抓好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同时,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按照《2012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容村貌整治。

推荐阅读:

将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明确为国家总体战略

党旗辉映生态文明路

政协委员关注四川天府新区生态文明建设

济宁金乡县生态文明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