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创森” 让市民尽享绿色生活

2012年09月17日 09:24襄阳日报吴芳

中国园林网9月17日消息:曾经光秃秃的空地变绿了,曾经单调的广场变美了,曾经呆板的街道变得充满生机……在创建湖北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的推动下,城市环境越来越生态,市民心情越来越舒畅。

目前,我市现有林地面积1398万亩,占版图总面积的47.3%,活立木蓄积量25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2.55%。一个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碧水绕城、山水交映的新襄阳正逐步形成。

全局谋划 彰显生态理念

襄阳,具有悠久的历史,位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兼备南北气候特点,境内有鹿门寺、薤山国家森林公园、岘山省级森林公园等山林景观资源,尤其是西部山区群山叠翠,森林植被十分丰富。目前,我市现有林地面积1398万亩,占版图总面积的47.3%,人均林业用地2亩多,是人均耕地的2倍;活立木蓄积量25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2.55%,高于全省的38.4%和全国的20.36%水平。这些资源为创建森林城市提供了优良基础,而创建森林城市也能更好地保护这些自然资源。

2011年,市委、市政府将创建森林城市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并纳入“四个襄阳”建设重要内容,提出2012年获得“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检查考评、2014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通过积极汇报,省林业厅同意我市省级和国家级森林城市两步并作一步走,同步创建。随后,我市聘请国家林业局林产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了《襄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今年5月通过专家评审;6月18日报请市人民政府审议,正式批复同意《襄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按照规划,以“山水森林城,宜居新襄阳”为理念,做到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以中心城区绿化建设、绿道森林建设、城市水系绿化建设、城郊区域绿化建设、农村森林建设、林业产业建设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七大林业重点工程为支撑,推进“一城、两带、三网、四区、七廊”生态体系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将襄阳市打造成绿色、宜居、和谐、文明的森林城市。

据市林业局介绍,创建森林城市不仅要注重达标,更要注重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促进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2011年,我市提出在10年内“打造千亿林业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此,我市各地探索清洁、低碳、节能的林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大龙头”+“大基地”+“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优质水果基地、木本油料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中药材基地等具有襄阳特色的林业产业基地,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果品加工、森林食品加工、木本油料加工、中药材加工等林业优势产业。

全民参与 共建森林城市

9月3日,在闸口花鸟市场,市民刘茜一下买了好几盆花。她说,吊兰、芦荟这些花买回去摆在阳台上不光好看,还能净化室内空气。像刘茜这样每周到闸口花鸟市场买花的市民络绎不绝。

这只是我市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全民动员建设宜居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市领导同市直机关干部职工1200多人来到市区周边荒山、山体参加义务植树,营造造林绿化的氛围。据统计,每年我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次在200万人次以上,义务植树600万株以上,成活率在85%以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襄阳市的绿化事业持续发展,各项指标逐年增长。

我市气候宜人,四季均可种植花卉、树木,在提出“创森”目标后,各社区带领群众纷纷开展了植绿、补绿、认绿等活动,美化社区环境,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为了改善城市风貌,营造宜人居、宜投资的环境,我市大力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去冬以来,全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建设“绿色襄阳”为主题,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按照“一城二带三网四区七廊”的总体布局,大力开展城乡造林绿化,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今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9.77万亩,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7.56万亩,一般社会造林12.21万亩;完成四旁植树1227万株,中幼林抚育54.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317.22万亩,培育苗木花卉2.66万亩,均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

近年来,全市先后实施了一批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南漳、保康、谷城三县被纳入国家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范围,中央投入资金2.93亿元。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132.95万亩,可争取国家投资15亿元,惠及63000多农户。鄂北岗地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共营造主副林带和护路林带2500多公里、固沙护岸林和水土保护林63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34万亩,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200万亩、经济林200万亩。完成长江防护林人工造林38.63万亩,封山育林165万亩。治理沙化土壤68.3万亩,老河口市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同时,我市依托依山傍水,洲、江、城、山梯次抬升的得天独厚优势,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山川地貌,以鱼梁洲生态岛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心;以城市外围的山体、水库、田园组成城市生态圈;以隆中风景区、岘山森林公园、鹿门寺森林公园构成城市的空间景观生态走廊;以汉江、唐白河、清河及堤岸绿带形成城市的四条向心生态绿轴,形成了城市“一心、一圈、一廊、四轴”的生态环境框架体系。

全城见绿身边处处美景

我市在南湖宾馆至凤凰温泉及南湖宾馆至襄阳机场沿线,种植了12万余株乔木,45个品种1800多万株的灌木;在南湖广场、十字街游园、西门桥绿地等18个各具特色的绿化节点和游园,集合了绿地、名花、假山、喷泉等美景,展现了绚丽多姿的立体式景观;在鱼梁洲,有襄阳第一个300亩面积的“移动森林”……市区主次干道绿树成荫,随处可见的绿地花园景色宜人。

“护城河畔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现在晚饭后到襄阳公园、护城河边散散步,已经成为了我和老伴的习惯。”9月2日,家住襄城闸口的王秀英老人说。

和王秀英有相同感受的市民还有很多。韩大爷原本住在谷城农村,现在他搬到樊城和儿子一块生活。以前,他在城里呆不上几天就要回老家;如今他已习惯了城市生活,因为他发现城里就跟老家一样,满眼翠绿,空气清新。

出门见绿,转身即景。如今在市区,无论是走在繁华的城市主要街道,还是小街小巷,很容易就能找到可供停留休憩、健身娱乐的公园、游园,让市民多了几分惬意。据统计,襄阳城区主次干道绿化普及率达100%,道路绿化各具特色,绿化面积占道路用地的30%以上,绿化覆盖率超过42%,已形成较完整的林荫道路系统。道路绿化采取乔木、灌木、草坪、鲜花多层次结合,植物品种多样化,一路一景,一街一树,地方特色鲜明,绿化与美化相融合构成了城市绿色网络,成为中原地区少数具有完整道路绿化体系的城市。同时,我市广泛开展“拆墙透绿”工程,使单位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相互辉映。

这一切变化都要归功于“创森”工作的开展。近几年,市区共实施30多项生态环境建设,城区新增绿地面积达到 287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平方米。目前,市区拥有公园7个、大型广场7处、街头绿地40余处,仅此增加公共绿地500余公顷,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市民出门500米见绿的目标。

推荐阅读:

浙江路桥:圆满完成平原绿化和“创森”工作任务

山东临沂将“创森”与改善民生结合

昆明“创森”新增绿化23.5万亩

山东郯城开展雨季造林力促“创森”

(来源: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