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7日消息:绿色,是合肥的靓丽名片;生态,是合肥的不懈追求。合肥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园林城市,正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十一五”以来,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全国瞩目;与此同时,合肥绿色生态建设成就斐然。
“十一五”期间,全市绿化投入70亿元以上,共新增园林绿地5.6万亩,新增有林地面积19.3万亩,到2011年底,城市绿地率达到40.3%、绿化覆盖率达到45.2%、人均公园绿地12.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2.2%。环城水系综合治理、芜湖路综合改造、清流路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合肥西南城区环境综合整治4个项目先后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肥西县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环城公园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 2011年底,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荣获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生态文明重大战略决策,并赋予林业 “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对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森林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要高度重视林业在实现绿色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再次重申“中国将继续加快林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为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全面增强林业多种功能,进一步提升林业促进绿色增长的能力和水平。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努力走出“六条新路”,积极打造“三个强省”。其中就有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要继续做好“绿文章”,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加大植树造林力度,调整林业结构,建设一批生态湿地,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张庆军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做好 “水文章”、做足“绿文章”、做美“山文章”为载体,加强生态合肥建设,优化宜居宜业环境。
1992年,合肥市与北京、珠海一起被授予首批“国家园林城市”,1993年,合肥市明确提出建设“森林城市”,完成森林城建设规划,并获国家林业部批复。 2000年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批准合肥市作为“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试点城市”,同年3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成立“合肥森林城建设指挥部”。 2001年,合肥市又作为“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试点市,在城市森林建设与效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0年10月,合肥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森林合肥的重要决策,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目标,组织实施城乡绿化大会战,持续做好“绿文章”,开启合肥城乡绿化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建设森林合肥,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生态强省”战略和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市人民期盼的民生工程和美好愿景。森林合肥建设,是合肥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任务最艰巨、影响最深远的再造秀美山川、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森林合肥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实现精彩开篇。以开展城乡绿化大会战为抓手,实行全面动员、全面部署与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相结合,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森林上路、森林入村、森林长城“五森工程”,两年累计完成造林41.2万亩,其中:2011年16.8万亩,2012年达到24.4万亩;完成城区绿化2231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1018万平方米,2012年1213万平方米。城乡绿化呈现出规模大、标准高、机制新、效果好的主要特点,群众参与之广泛、社会反映之良好,在合肥市城乡绿化史上前所未有,为实现森林合肥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森林合肥建设两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我们有理由满意,但是没理由满足。推动森林合肥建设向纵深发展,在“生态强省”建设中带好头、做表率,让广大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是合肥的坚定选择。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扩大的市域空间,修编后的《合肥市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2006—2020年)》,新的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下一步森林合肥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合肥都市圈和大湖名城的发展定位,围绕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确立“江淮森林城、环湖生态市”的建设目标,以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建设为总纲,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地率为核心,以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具体项目为着力点,统筹城乡绿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业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强市。
森林合肥建设虽然迈出了坚实步伐,但面临的任务仍然很重。我们将以本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再接再厉,奋发作为,努力开创合肥森林城市和生态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推荐阅读: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