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人患:宫院分离建议惹热议

2012年09月21日 15:29互联网

中国园林网9月21日消息:长假前故宫表示压力很大

国庆长假临近,每逢节假日,北京的故宫等地就会成为游客聚集地。如果你曾在节假日里去过故宫的话,眼前首先出现的或许不是在那里展出的珍品和古代建筑艺术的美,而是到处都是游客的黑压压的画面。

眼下,或许有个办法可以解决游客过多的问题。近日,北京市政协建议择址新建博物院,分离宫廷展示与文物展示功能,减轻景区负担。

据称,故宫每年的游客数量频频突破千万人次,给故宫的文物保护、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故宫有相同命运的,还有颐和园、天坛、八达岭等重要文物保护景点。故宫是因为游客众多,颐和园则因为大量游客踩踏,造成宫殿地面凹陷不平,八达岭长城上的情况呢,是因为游人密集,导致有些区域每两年就因损毁严重而需要更换一次地砖,而天坛内蹬踏古建、破坏古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和专家提出了一些对策。比如北京市政协建议,故宫可考虑将“宫”与“院”分离,一方面使故宫成为集中展现明清皇家宫廷文化的场所,另一方面择址新建一座博物院,作为专门展示故宫所藏180余万件文物旧藏的场所。除了故宫以外,他们还提出天坛、颐和园的一些管理方式,如采取划分文物保护区和休闲锻炼区,对重点保护区域施行特殊管理,严格控制举办大型活动的数量等。

网友观点

长假马上到来,故宫等地早已让很多人心驰神往,此条新闻一出,自然引得不少关注。天坛、颐和园等还罢,对于故宫“宫”与“院”分离的建议,则引起相关专家和公众的热议。故宫本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既是古代皇家居所,又是收藏和展出国宝之地,如把二者分离,故宫是否还是原来的故宫?此事,颇让网友费思量。

很明显,网友在对此事的关注中形成了两种观点的PK,一种赞成,一种反对。同意者多站在游客的角度,觉得“宫”“院”合一,游起来太大、太累;而反对者则认为,即便分离,游客也不会减少,反而会生出新的问题。

支持方:

故宫太大,游览不便!

作为游客,大家都想在一次游览中,将故宫的所有好处历尽。可事实则是,故宫太大,好东西太多,一双脚走到筋疲力尽也还有很多未到之处,因此一些网友认为,这项建议是在替游客节省精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看到更多的好东西。

网友“jaaaasmine”在微博中说:“同意‘宫’‘院’分离,故宫太大了,而我还是个完美主义者,不走遍不甘心,如果能分开,我看得轻松,也不会和自己较劲了。”而网友“苏小刀”则说:“说实在的我是支持的,只要别距离太远就好。去故宫的时候看到排长队买博物院票的,很长时间都是长长的人龙不怎么动,确实对于保护文物和环境来说都不太好。”

反对方:

本是一体,如何分家?

对此建议不赞成的人们,理由似乎更多,他们认为“宫”“院”本是一体,如果分开,就会少了故宫的味道,而且从参观者的心态考虑,也未必会有太实际的作用。

网友“MING豆汁儿焦圈炸酱面”说:“‘宫’‘院’分离的话,谁会去‘宫’,谁会去‘院’?旅游团会觉得博物馆太学术又无聊,还是成批涌向故宫看古建筑,别到时候落得‘宫’的压力没减下来,‘院’里的珍宝没人看!”类似这样,从网友的反应来看,如果“宫”“院”分离,则会对故宫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也有人从文化内涵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反对“宫”“院”分离的意见。微博账号“故宫的王戈”写道:“文物离了故宫便成游魂野鬼,故宫离了文物便成行尸走肉。因为故宫博物院以明清皇家收藏为主体,所以‘宫’‘院’不宜分离。”还有网友认为:“分离了,就没有了那份文化蕴含的精粹,破碎的文化不再是完整的文化了,就像躯干跟人的四肢分开一样,没有完整性!”

推荐阅读:

北京市政协建议故宫考虑宫院分离

单霁翔详解故宫发展规划 考虑开放部分城墙

单霁翔称故宫将不打烊 游客有望登城墙看故宫

故宫开放面积达76% 慈宁宫等将向公众开放[分页]

链接

故宫“人患”由来已久

近年来,关于故宫每年因游客众多,造成一定程度损坏的新闻时有出现。

事实上,故宫的“人患”问题由来已久。据资料记载,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度向公众开放。第一天免费,次日门票半价,收大洋五角。两天之内,5万名市民涌入紫禁城,真正是“皇帝前脚走,老百姓后脚进来”。“北京故宫每年有近700万人到访,令这座入住过24位中国帝王的宫殿,承受着沉重的压力。”英国著名旅游指南出版商佛罗摩推出新书《500个在消失前应该到访的地方》,收录了全球一批面临破坏甚至濒危的旅游目的地,北京故宫也不幸“榜上有名”。

据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每逢长假,故宫每天就要承受近10万人的游客量。为此,故宫博物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太和门以及两边的厢房、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两侧的厢房等地举办各种展览,并将外西路的武英殿辟为专门的书画馆,近15万件书画作品每年在这里分三期展出等。

对于故宫在游客心中的地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早前曾表示,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故宫不是博物馆”,即便买票进来参观,也还有人疑问:“这里是博物馆吗?”在单霁翔看来,参观故宫的需求是刚性的。故宫博物院观众人数的增加,是社会发展环境造成的。随着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必将持续增长,这是难以逆转的趋势。

公民发言

日前,北京市政协常委会通过《关于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的建议案》,建议将故宫博物院“宫”与“院”分离,以缓解宫廷展现和文物旧藏展现的矛盾。一方面使故宫成为集中展现明清皇家宫廷文化的场所,另一方面择址新建一座博物院,作为专门展示故宫所藏180余万件文物旧藏的场所。(9月18日《京华时报》)

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都以为故宫马上要实行“宫院分离”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建议案而已。在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院,是国家文化部直属的副部级单位,北京市很难做主。

不过,这个建议案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相当的现实针对性。经过有关部门研讨、协调后,最终未必不可能成为现实。在国际上,有一些古建筑就实行“宫院分离”模式。那么,如果将故宫的宫廷建筑与文物展馆分开,能否达到建议者的目的,强化对故宫的减负和保护呢?

在笔者看来,“宫廷展现和文物旧藏展现的矛盾”,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故宫的宫廷展现和文物旧藏展现,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巨大矛盾?是故宫的地方不够大吗?显然不是。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屋,有地方可供办公,甚至有地方可开会所,怎么就不够展出文物呢?何况故宫的文物,有很多已经在台湾等地,还有很多文物并不需要对外展示。

如果说展现文物需要有现代化展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那么显然故宫不能满足需求,否则,就要对古建造成一定破坏。但是我们别忘了,很多文物与原有场所结合,对参观者才有意义。比如大殿里皇帝的宝座、龙椅,有谁想在新展馆里瞻仰呢?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曾是王宫,30年前被辟为博物馆后分为六个艺术馆,它本身也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倘若实行“宫院分离”,还能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这几年,故宫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去年,故宫就出了“十重门”丑闻。包括多件展品失窃、宫殿成为会所、瞒报文物被损等等。可以说,故宫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切实改进和加强。如果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建新博物院搞“宫院分离”,只能说是本末倒置。谁能保证文物在转移过程中不会损失?谁又能保证“宫院分离”后的故宫,不会因为场所更多、操作更灵活,变成更“专业”的商业机构?

说到“宫院分离”,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是个较为成功的范例。不过,它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它的建成有特殊性,在相当程度上是迫不得已。二是它早已不只是简单的文物展示馆,而是建构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政府甚至希望通过这一文化工程“使一个城市变伟大”。毫无疑问,北京也需要有这样的场所。但也显而易见,必须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进行更高层次的规划,不能只考虑故宫,为它建一个“新家”,仅仅把里面的文物搬出来,而管理方法和展示手段都还是陈旧的。

推荐阅读:

北京市政协建议故宫考虑宫院分离

单霁翔详解故宫发展规划 考虑开放部分城墙

单霁翔称故宫将不打烊 游客有望登城墙看故宫

故宫开放面积达76% 慈宁宫等将向公众开放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