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造林助力生态中原“绿色增长”

2012年09月25日 09:58河南日报杜君 李素云

中国园林网9月25日消息: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林业责无旁贷。实现中原经济区“两不牺牲”,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林业重任在肩。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当中原儿女饱蘸丹青笔墨,在层峦叠嶂的山峰尽情挥洒绿意,在奔涌流淌的大川河渠浣碧凝翠,中原林业勇立对外开放“潮头”,以大开放,大视野,大思路,大手笔,成功引入外资“活水”,优化了“土生土长”的造林方式,为秀美山川增色注入强劲的技术创新动力,融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活力,农民“绿色收入”在增加,中原“绿色增长”在加速。

眼光有多远,襟怀就有多宽广;舞台有多大,风景就有多靓丽。紧抓“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林业外资合作,一个日益“国际化”的绿色中原,正缓缓舒展开她美轮美奂的生态“芳容”。

“绿色增长”呼唤造林“国际化”

单纯的GDP增加不等于社会进步,绿色增长,你贡献了吗?

当下,生态环境正逐渐替代物质生活,成为衡量人们幸福的重要标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合作领域,也日益向绿色经济转变。绿色增长,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此背景下,由于发达的林业可以为实现绿色增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绿色能源,因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庄严的政治承诺。

2011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绿色增长》的讲话,强调了林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林业合作的意见。

“生态文明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在开放型林业的大势所趋下,以领导方式转变促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扩大林业对外开放,以外资造林项目为抓手,带动全省造林绿化与国际"接轨",进而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显得尤为迫切。”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有富说,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中原经济区“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应对林业碳汇、低碳经济、气候变化、生物质能源、清洁发展机制、森林认证等国际林业热点问题,推动林业发展“国际化”,我省一直在行动。

多项创新“优化”传统造林模式

长期以来,以“政府花钱买苗木,群众集体植树,林场职工管护”为主要模式,我国“土生土长”的植树造林运行方式较为粗放,一些地方“年年植树不见林”。

相较而言,外资造林标准高、程序性强、管理严格、成效突出。

如何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林业外资项目,并通过外资造林“窗口”树立起“河南品牌”,吸引更多项目落户中原?近年来,我省林业部门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多项创新。

项目造林“合同制”,让每个造林实体都成为法人。在外资造林项目中,通过层层签订转贷协议和贷款合同,把群众参与外资项目的“责、权、利”固定下来,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债务、林地使用权、收益分配等问题,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项目完成后,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结合农民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资金管理“报账制”,让每个造林环节都遵章而行。外资造林项目均制定了科学详尽的目标计划,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验收、不报账、不拨款。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账制、使用专项制”,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改变了过去造多造少、造好造坏、活与不活差别不大的粗放管理方式,有效避免了资金投入风险,比较效益提升。

经营模式“多样化”,让每个项目区效益最大化。各级外资造林项目办将项目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在高标准完成570万亩用材林、109万亩干鲜果经济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明显提高,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造林技术“高规格”,让每个项目迸发强劲生产力。各项目县推行“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向供苗”的育苗办法,用材林蓄积生长量提高了30%—150%。结合外资项目,开展了上百项科学实验研究,营造了近万亩实验林和十多万亩的示范林,取得了十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推广了40多项科学技术,各级培训达93.7万人次,为项目管理人员和农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外资造林"优化"了"土生土长"的造林模式,国际化新鲜血液的注入,必定会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增长赋予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有关专家如是评价。

外资“活水”增绿中原679万亩

“原来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自从搞了项目林,这种情况少多了!”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高堰村老虎洞林场的一位林农说。

他所说的项目林,是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该项目在平桥区沿淮河岸边营造项目林1.5万亩,不但帮助抵御了汛期河水的强烈冲击,而且使进入淮河信阳段的泥沙量比项目实施前年均减少57%,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30%以上。

这,只是全省外资造林生态成就的一个缩影。

省林业厅项目办主任冯慰冬介绍,1990年我省林业对外开放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亚洲银行贷款“豫西农业综合开发林果业项目”,日本政府贷款“河南省造林项目”,中德财政合作“河南省农户林业发展项目”和日本援助的小渊基金项目等10个大型林业外资项目,涉及全省18个省辖市的100多个县(市、区、场),协议资金达21.07亿元,其中外资12.16亿元,共完成造林679万亩,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如今,枝繁叶茂的项目林生态效益初现。监测显示,项目林每年可固碳约170万吨,提供氧气约390万吨,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庇护农田、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阅读:

陕西召开秋冬造林绿化暨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动员大会

湖南:岳阳临湘市植树造林 绿满“大漠”

济南:历城区加快推进南部山区造林绿化工程

济南荒山造林绿化纪实:83支专业队播绿8.27万亩

[分页]

项目区人均年增收千元

外资造林不但增绿中原,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带来了“绿色产业”,增加了农民的“绿色收入”。

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2001年前还是省级贫困村,人均收入只有350元。近年来,利用世行贷款营造小杂果基地,全村开垦荒山3万亩,栽上了油桃、杏、李等。去年,3万亩果树基地实现效益550万元,果农人均收入达到7800元,比2001年增加了20多倍,脱贫的孙沟村一跃成为新农村示范村。穷山沟长出“摇钱树”,村民如花笑颜迎着青山绿水绽放。

信阳通过实施世行贷款、日元贷款等外资项目,营造项目林83万亩,对丘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4.1%。在淮滨县,项目农户人均植树l29株,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l290元,相当于人人手中有了“绿色存折”。当地农民不由感慨,林中也有“黄金屋”。

显著的外资造林成果,撬动了林产品加工业。外资项目营造林中,用材林达570万亩,累计可生产木材6988万立方米,成为全省速生丰产林的主体工程。依托外资造林项目,一批林纸、林板一体化项目发展壮大,仅濮阳龙丰纸业有限公司2010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来自省林业厅的数据显示,外资造林项目实施期间,项目区农户通过从事造林、抚育、管护、采果、采伐、加工、销售等林业产业活动,林区“聚宝盆”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402亿元,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

深化合作促进“绿色增长”

闭关自守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才能赢得发展。今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巩固、扩大全省大招商活动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

“推进林业全方位对外开放,要跳出林业看林业,自觉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起来;要跳出县域、市域、省域,以全国为背景,以全球化的视野来谋划林业招商引资,深化林业合作,促进"绿色增长"。”省林业厅副巡视员谢晓涛表示。

下一步,在发挥政府引导和省发改委、外经贸、外事等部门推动作用,继续用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基础上,林业外资工作将创新引进外资方式,逐渐向外商直接投资领域延伸,积极构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引进外资模式。

战略决策辟大道,风雨兼程砥砺行。刚刚召开的全省林业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绘就了林业外资工作发展的崭新“蓝图”:

一方面,要拓宽林业开放领域,在营林项目中以生态效益为先,兼顾经济效益,把经济林、木本粮油、速生丰产林建设等作为重点;在林业生产、加工、森林旅游等领域向境内外开放,以资金、项目合作带动技术、知识合作。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加强国外林业开发,把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和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相结合。

“正在申报的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河南综合林业发展可持续经营项目",旨在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模式和指标,将开展碳汇造林、森林认证和林业生物质能源试验示范等。”冯慰冬说,项目成功实施后,将带动中原林业走出一条“国际化”的可持续开放发展之路。

监督与服务并重,制约与促进并举

河南林业外资审计做法和成效,用“强筋健骨”形容外资造林的审计工作毫不为过。

是审计,让高质量、高标准的外资项目更合规;是审计,让外资项目林这一方绿色更纯粹;是审计,让林业外资工作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作为主要负责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工作的省审计厅外资处,近五年来,外资审计工作涉及我省林业外资的项目主要有3项,即世行贷款“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德国援助“沙漠化控制项目”、日元贷款“河南造林项目”,项目区几乎遍布全省所有县(市、区),涉及总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

秉持“监督体现服务、制约体现促进”的理念,将每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和项目实施的效果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提升审计的“帮、促”作用,几年间,河南审计人的足迹遍布全省千余个村镇,审计发现并规避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林业外资项目审计的免疫功能作用,促进了林业外资项目的规范有效。

狠抓检查落实。河南林业外资项目具有规范性强、执行严格等特点,但由于项目基层管理和执行单位政策法规不熟悉等原因,项目执行中往往存在运行不畅、内控欠缺及财务管理薄弱等问题。对此,审计部门与项目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帮助督促项目执行单位抓紧整改,在保证林业外资项目高质量实施的同时,提升了林业外资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深化审计效果。河南外资审计长期注重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积极服务于宏观决策等各个方面。林业外资项目审计以来,审计部门建议并督促项目制定完善了项目管理办法、财务管理指南、监测管理办法等,各相关项目市、县(市、区)项目办及执行单位制订完善了百余项有关本地区林业项目实施的方案及补充规定以及管理办法,为林业项目实施活动的标准化奠定了坚实有效的基础。

创新审计方法。注重宏观审计与微观审计有效结合。审计部门在认真完成林业外资项目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等微观审计的基础上,围绕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从体制和机制运行上分析、查找、揭示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完善机制、科学管理、宏观决策服务。注重计算机审计方法与传统审计方法相结合。在前期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多样的计算机审计方法,查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也进一步促进了林业外资项目的实效。

资金管理创新为外资造林“锦上添花”

改变传统资金使用观念 引进资金管理报账制度,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拨款造林、无偿使用”天经地义,导致不少地方的造林绿化工作经营管理粗放,资金使用效率低,造林质量不高。

当林业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大胆吸引外资造林时,不但引入外资“活水”增绿,更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传统林业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林业传统的资金使用观念受到挑战。如何创新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林业外资项目“锦上添花”?

在林业外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首次引进和采用了资金管理和报账制的做法,克服了以往林业项目投资与工程质量严重脱节的弊端,实现了投资与质量、权利与责任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营林与资金管理两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为林业“国际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所谓资金管理报账制,是指先施工后报账,先使用配套资金造林、营林,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申请贷款资金的独特运作模式。作为一项兼市场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林业工程管理模式,对实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报账制促进了配套资金提前到位。先使用配套资金实施项目,而后再由外资方按其承诺比例支付贷款的报账制,摈弃了传统投资体制中计划与质量相分离的弊端,以质量定投资、以效益定资金,绩效与投资相结合,更新和增强了林业投资的效益观念和规则意识,杜绝了盲目争项目、配套资金难到位现象的发生,确保了项目总投资的落实和工程建设质量。

报账制保证了资金合规使用和质量有效监控。报账制以质量优先为准则,先施工造林、后检查验收、再提款,报质量达标之账、报符合要求之账,要求在项目完成全部或部分环节,经有关管理、财务等技术部门检查验收后,合格部分所使用的资金才能向外资方提取承诺的比例,不合格部分所使用的资金外资方将不予支付。这样可以促使项目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实施,真正使贷款资金用到已完成的经验收合格的项目造林中。

在实施提款报账的过程中,为防止出现资金使用和造林进度、造林质量脱节的现象,我省还建立了项目计划、资金、质量管理联合审查制度,实现了项目资金管理与计划、质量管理的有机结合,科学地保障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由于措施得力,项目资金的到位率超过96%,确保了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进度。

推荐阅读:

陕西召开秋冬造林绿化暨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动员大会

湖南:岳阳临湘市植树造林 绿满“大漠”

济南:历城区加快推进南部山区造林绿化工程

济南荒山造林绿化纪实:83支专业队播绿8.27万亩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