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7日消息:从率先推开中国改革开放大门伊始,广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就一直坚定地延伸着。从“十年绿化广东”到林业生态省建设,从“五个林业”到现代林业强省,从新一轮绿化广东到生态立省,每一次理念创新,都是认识的新飞跃、实践的新突破、发展的新境界。
近年来,广东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以科学发展为指引,以民生需求为根本,以持续跃升为目标,探索出一条用理念推升意识、用意识催生创新、用创新指导实践、用实践惠泽民生的生态建设新路径,全省生态状况不断改善,生态优美的幸福广东展露雏型。
生态建设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一头连着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沿阵地,广东省决策层对新一轮绿化有着反复、深刻、细致的思忖和考量。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战略主动。”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这样说道。他首次提出,广东要走“生态立省”之路。
生态立省如何立?绿色发展为什么?领军实践怎么干?“节点三问”催生出一系列创新之举。万里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工程、珠三角森林进城围城、绿道网、公园化战略等先后孕育诞生、大胆实践。“幸福广东”被推上历史前台,广东又一次备受瞩目,跻身一段全新征程的首发梯队,担当跨越先行的探路者。
万里生态景观林带助推幸福广东建设
2011年1月,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要求,汪洋指出,幸福广东应当是生态优美的广东。
在如此大背景下,广东的发展理念迎来一次升华。
今年初,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专题部署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明确以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三大重点生态工程为核心,引领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率先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崛起。
“建设万里生态景观林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打造生态广东、幸福广东的重要抓手,也是继十年绿化广东之后广东生态建设的又一大手笔。”广东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认为,这一惠民工程将成为广东生态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去年8月,省政府出台了意见,并通过《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评审,决定在全省统一规划建设23条共10000公里、805万亩、涉及全省21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的生态景观林带。
按照《规划》,这一工程建设总投资55.91亿元,力争3年初见成效,6年基本成带,9年建成“结构优、健康好、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大色块、多色调的生态景观林带。建成后,沿全省主要高速公路、铁路、“四江”流域和南部海岸线,将呈现色彩斑斓的自然画面。届时,从广西、湖南、江西、福建进入广东,沿线所见,将是一片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作为打造生态优美幸福广东的头号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汪洋要求各地落实资金、解决用地,2012年每个市要建设100公里以上的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将生态景观林带建成南粤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带、农民的致富带、野生动物的生命带、人与自然的和谐带,推进生态优美的幸福广东建设。
各地把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列入2012年政府“十大实事”之一强力推进。广州市、佛山市每年安排各级财政投入不少于3亿元,惠州、河源、佛山、云浮、阳江等市政府以及东源、龙川等县(市、区)政府出台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实施意见,东莞市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纳入镇(街道、园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定期通报建设情况。记者日前在惠州市了解到,惠城、博罗等县区为落实建设用地,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租地协议,以每亩800元的标准租下上千亩水田或旱地用于绿化带造林。目前,全省生态景观林带己开工2520公里,建成2387公里。
森林碳汇工程冲刺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50年,广东气温升高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极端气候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林业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特殊作用——基于这样的共识,广东省决策层将发展林业、增加碳汇作为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0年,时任省长黄华华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同年10月,广东省林业局编制了《广东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方案》。2011年1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12月,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碳汇林业建设,通过多种形式营造碳汇林,增加森林碳汇;要加大林相改造和残次林及纯松林改造力度,有效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随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立项建设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到2015年,全省消灭500万亩宜林荒山,完成1000万亩残次林及纯松林改造任务。”
根据目前已出台的《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未来4年广东将投66.5亿元用于林业碳汇工程建设。全省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1500万亩碳汇工程林,其中封育管护500万亩,人工造林和改造提升1000万亩,既构建生态屏障,又增加森林碳汇。
“通过森林碳汇,广东1年就可以减排8000万吨到1亿吨二氧化碳。”张育文说,工程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广东宜居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广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使全省生态状况与生态质量实现新飞跃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为推动工作落实,广东省政府与各地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省长朱小丹、副省长刘昆等亲自挂点督办重点地区的宜林荒山消灭工作。省政府制订考核办法,对完不成任务的采取“提醒注意”、出示“黄牌”、“红牌”警告,直至就地免职等措施,同时,省林业厅建立了11位厅级领导包片、97位处级干部包县的督导制度。
珠三角森林进城围城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如果说广东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连接成片森林、绿地的“绿色输送通道”,那么珠三角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则着眼于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公共绿地和主要湿地等“绿肺”,让森林进山、下乡、上路、入城、围湖、拓海,构建广东城乡绿化美化生态化。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莞市南部的大岭山森林公园,也是珠三角的中心地带。目力所及满是盈盈的绿意,树木苍翠、风景迷人,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让人精神一振,越往深处,各种乔、灌木和藤本植物遮天蔽日,成片的原始次生林连绵起伏。据东莞市林业局局长胡炽海介绍,东莞近年来投入30亿元建成了15个森林公园,且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寸土寸金的“世界工厂”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城”。
“珠三角地区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工程,对于全面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建设水平,优化人居环境,推动更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意义重大。”张育文说。
目前已在珠三角9市全面铺开的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以城市“中心区森林进城、近郊区森林围城、远郊区森林护城”为建设理念,拟构建城区、山区、岗地、平原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力争到2015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初步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打造粤港澳宜居怡人的优质生活圈。
作为指导广东林业三大生态工程具体实施的部门负责人,张育文介绍,这三大重点生态工程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了新一轮绿化广东的宏伟蓝图。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