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9日消息:“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铺开,广东笃力推动新一轮生态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不应该把“生态优美的幸福广东建设”仅仅看作一次行动、一场运动,不应该把广东生态状况的变化仅仅理解为一次次大力度的投入和一次次面貌上的表象改观。
应该说,保住青山绿水,守住碧水蓝天,贴近群众生活,了解群众需求,让群众成为生态建设和区域发展的最大、最直接受益者,始终都是广东省推进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林业生态省建设目标和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坚持推行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主体,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并举的国土绿化模式,全面实施“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林分改造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今年又启动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珠三角森林进城围城三大重点生态工程,以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全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在珠三角,城市森林建设被纳入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取得长足发展。广州市把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首善之区,优化城市环境的有力举措,实施了投资上百亿、规模宏大的“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等城乡生态绿化重点项目建设,率先建成了广东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广州增城市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圳市努力推进生态风景林、森林公园等城市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让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的滨海之都、森林之城。东莞市“以绿为魂,生态取胜”,整山治水修路拓绿,以工程建设带动绿化美化生态化,重点建设山上绿林、田园绿片、小区绿景、环城绿带、广场绿地的“五绿”工程,打造层次化、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系统。中山市全力抓好“绿化中山大地”工程,大规模改造林相,建成了层林尽染多色彩、多层次的森林景观。惠州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惠民之州,打造“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宜居宜业生态城市。肇庆市大力发展珍贵树种,营造山上“绿色银行”,增加农民财富储备,推进林业产业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在东西两翼,各地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林分改造、生态公益林补偿、发展商品林、沿海防护林等工程,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湛江市把红树林湿地保护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桉树产业,走绿色惠民之路。茂名市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多元投资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开发,促进了林业产业化经营。
在粤北山区,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森林生态修复成效初步显现,已完成了森林生态修复重建,使受灾地区森林重现生机。韶关依托南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和森林生态修复,发展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清远市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商品林,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促进了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的和谐发展。河源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生态建设步伐。梅州市提出了“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打造广东生态、平安、文化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推进生态文明(林业)示范点建设。
一道道“绿色长城”围绕广东沿海延绵伸展。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广东沿海地区常年受到台风的袭击,而防护林这道总长达2797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固堤防沙化、抵御台风上保护了无数村庄农舍,守护着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向大海要森林,建设和保护红树林是广东省生态建设的又一力作。全省现有红树林地面积达到全国红树林地总面积的46.8%。到红树林去体验生态,成了人们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从红树林到大森林,生态精华尽藏自然保护区。从上世纪鼎湖山成为全国第一个保护区以来,广东省就为国家生态建设一次又一次的贡献林业经典。截至2011年,全省共建立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70处,森林公园458处。初步建成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网络,以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为通道的体系,成为南粤大地璀璨的“绿色明珠”。、
飞驰在广东省各大高速公路上,公路边景色已经今非昔比。广东省在京珠、梅汕、惠河、开阳等一批高速公路及1公里可视范围内,完成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2387公里。一条条生态景观林带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带、农民的致富带、野生动物的生命带、人与自然的和谐带。“绿色”同样在广东省大大小小的江河水库边悄然而生,东江、北江、西江、韩江等“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不但有力遏制泥石流,还涵养了宝贵的水源,为广东几千万人输送生命之源,贡献出巨大的生态价值。
在广东林业人的眼中,“生态优美的幸福广东”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南粤生态安全,事关区域未来发展。不光是工作目的,更是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
推荐阅读:
(来源:国家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