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生态文明是抒情诗 更是施工图

2013年10月14日 11:31泉州晚报

中国园林网10月14日消息:随着泉州“生态宜居幸福城”如火如荼地建设,记者采访市民关于生态城市的看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有山有水,到处绿化,资源合理利用,没有污染。”

“我希望城市道路宽敞、干净、通畅,汽车很少,秩序井然,不会有堵车,不会有噪音污染。”

“生态城市不应是钢筋水泥森林,不要走到哪里都是高楼大厦或者是施工地,生态城市应到处是绿意,推开窗户便有花香……”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市民眼中的生态城市,仿若一首美丽悠扬的抒情诗。虽然他们无法确切说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但是他们所期待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的健康、理想的生存状态,的确是生态城市建设汲汲以求的目标。

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二者的“双赢”并不像口号说的那样简单。诚如《人民日报》任仲平署名文章讲到的,很多人艳羡加州的阳光、塞舌尔的海滩、芬兰的原始森林,要在我们身边营造同样的美景,也不算太难。关掉燃煤电厂,停掉污染企业,汽车限号出行,工地停止施工,不要半年时间,城市就会天变蓝,风变清,环境变好。问题是,如果由此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单双号限行、缺电少气、就业变难、经济下滑,我们是否能够忍受,又能忍受多久?

可见,抒情诗一般的生态城市背后是一张施工图—它工程巨大、头绪纷繁、牵涉广泛、困难重重,只有抒情诗人的想象和浪漫远远不够,它更需要施工者有务实态度,专注投入、审慎研究、高屋建瓴、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试好经济发展与环保关系,维持二者的精确平衡。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讲,生态城市建设是责任的担当,更是艰巨的考验。

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4年领先海西20城,“经济重,生态弱”的问题虽然也已经克服了不少,但压力依旧存在:经济发展方式未根本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不小,创新发展后劲不足;环境保护基础配套设施仍需完善,特别是乡镇企业;农村环境问题仍较突出,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生态城市建设能力需要提升……

“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统筹协调、标本兼治,探索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从《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等重大部署以及这些年来泉州生态建设的经验和成就(如泉州刚刚成为全省首个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的设区市),我们可以看到施工者的远见、魄力和实干,那张清晰的施工图令人充满期待: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建设完善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

生态城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工作,施工图意味着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计划,更意味着点点滴滴、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工作,因此请市民对城市建设少一点怨怼和急躁,多一些理解、宽容和等待。并且,生态城市建设不应只是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成为施工者中的一分子。请从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爱护一花一草一树……你会发现,原来那田园抒情诗般的城市就在我们身旁。

推荐阅读:

江西:鹰潭法院“绿色司法”守护生态文明

安徽淮南:生态致富 秋收的“森林村庄”

吉林:龙井市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园林绿化城市

“生态黄石”2013园林花卉展览会精彩谢幕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