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9日消息: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把苗木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引导群众进行苗木种植,苗木已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群众从苗木种植中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截至目前,全市林业育苗面积达24.6万亩,实现苗木产值36亿元,苗木产业呈现出布局调整、园区带动、产业优化、加速发展的趋势,育苗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特色产业。
品种优化创名牌优势
为避免与周边地市苗木产业趋同,滨州市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布局,将白蜡、国槐、北美海棠、红豆杉等苗木做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品牌,并把地域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惠民县速生白蜡苗繁育已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成为知名的“白蜡之乡”。目前,全县苗木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苗木产业效益凸显。同时,苗木产业链增粗拉长,拥有苗木经纪人2200多名,逐步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苗木周转站、集散地。
滨州北美海棠园繁育海棠品种31个200余万株,基地规模达3000余亩,年出圃大规格海棠苗木40多万株,年收入达1.44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北美海棠繁育基地。滨州一逸公司引进培育林木品种120余个,推广良种33个,培育旱柳良种9901柳40万株,耐盐碱柳树良种盐柳1号30万株,带动辐射周围村庄培育苗木7000余亩,建立的柳树基因库成为全国柳树品种最全的良种基因库。邹平县南洋花卉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成全省乃至江北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繁育红豆杉苗木500余万株,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9600万元。
园区化育苗成为主体
目前,滨州市园区化育苗面积占到全市林业育苗总面积的60%以上,成为育苗产业的主力军。
无棣县小泊头镇郭马村组建了俊棣树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232户,吸收资金2200万元,采取上林下苗的立体种植模式,建成6000余亩的高效林业生态示范园区。园区每亩定植白蜡55株,可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大规格苗木,林下繁育新品种白蜡小苗,两年便可出圃,每亩年收入过万元,还带动了当地1000余人在园区内就业。
沾化县思源湖生态林场是滨州市最早建成的生态林场。今年林场大胆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引进山东农联林业有限公司,采取规模化、园区化运作方式,投资3750万元,林下繁育木槿、紫叶李、北海道黄杨、海棠等苗木7000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耐盐碱苗木繁育成重点
无棣县立足当地实际,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制订了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枣树、国槐、白蜡等乡土树种造林绿化的同时,大力发展耐盐碱树种苗木繁育生产。
土壤盐碱化程度高、适宜造林树种少、耐盐碱树种缺乏,成为制约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造林的关键。如何大规模引进繁育耐盐碱苗木,已是滨州市林业育苗亟待突破的瓶颈。今年春季,无棣县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万元建成3200亩耐盐碱苗木基地,育苗800万株,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耐盐碱苗木繁育基地。北海经济开发区圣东农业合作社突破重盐碱地苗木繁育禁区,投资500万元用于土壤改良、沟渠疏浚,建成2700亩耐盐碱苗木繁育基地。
市场化营销机制促发展
建立市场化营销机制,是苗木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惠民县早在十几年前就成立了苗木协会,目前会员已发展到780家,并主持建立了中国白蜡网、中国国槐网。惠民县皂户李镇通过建设鲁北苗木市场和丰璟园苗木市场两个大型交易场所,吸引了100余户苗木公司和大户入驻,年实现苗木交易额6亿元以上。
惠民县是滨州市最大的林业育苗基地县,他们积极放大黄河三角洲苗木博览会形成的优势,将苗木产业链不断拉长,按照“扶优、培壮、做强”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市场化发展模式,形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苗木生产经营联合体。惠民县通过互联网和设立营销点等载体,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先后成立了60多家苗木专业合作社,并将全县4600多名苗木经纪人组织起来,常年活动在全国各地,通过参加苗木博览会、交易会,不仅将苗木卖到全国各地,还掌握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育苗户,育苗户按照市场需求繁育苗木,最大限度避免育苗盲目性,更好地赢得市场。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