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9日消息:“浙江出现60年未见的高温少雨天气”、“湖南连续40多天高温干旱”、“福建启动高温Ⅲ级应急响应”……今夏全国各地高温警情频现,特别是8月8日全国共有48个县市最高气温超过40℃,部分县市出现42℃至44℃的极端高温酷热天气。在这样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下,城市园林在面临“烤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建设施工质量不高、养护管理滞后等。
植物选择配置应合理
广西柳州骄阳“烤焦”花草;湖北武汉绿化带惊现千株“烤焦花”;湖南长沙绿草坪成黄土,树木光秃如过冬。翻开各种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受灾最严重的大都是大面积草坪及绿篱植物。除了配置单一,过多、过密的植物层次也成为其生长“克星”。“现在很多大城市植物配置四五层,密不透风,很容易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上海园林设计院原院长周在春指出,合理的植物配置应以上层和下层为主,减少中层植物的配置。
在极端气候下,边缘树种是最容易受害的。银杏树是北方树种,耐旱能力较差,也是今年南方干旱天气中的重点保护对象,湖南连续45天高温干旱使岳麓山百棵银杏树“被迫休眠”,安徽芜湖部分路段的银杏树都出现落叶现象。园林部门主要采用吊针注射营养液来缓解苗木生长缺水问题,保持植株水分。营养液每袋大约能输10个小时,每袋营养液20多元,无形中增加不少养护成本。武汉科技大学绿化中心朱先生建议,植物配置除了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外,种植时还应考虑植物习性,如侧方有遮阴的红枫生长还可以,而空旷地栽植的大部分枯萎。
“目前,国内城市园林绿化中硬地和草坪过多,整体生态效益较低。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热岛效应,应从规划设计上改变绿地的配置形式,多增加乔木的种植量。”周在春告诉记者,今年5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相关工作的意见”中,首次将乔木覆盖率纳入工程竣工验收指标。该意见指出,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并应做到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其中乔木覆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一般控制为:公园项目应不小于60%,城市绿地项目应不小于70%,防护绿地项目应不小于80%。
但从树木栽植角度看,大乔木种植并不能一蹴而就。“一株树苗要长成8米以上的大树,需要10年左右。直接移植过来的大树要想让枝叶和根系恢复到理想状态,要5年左右。”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城市环境研究组工程师高凯指出,要想使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达到理想状态,还需要尽早谋划和行动。
施工养护是根基 湖南长沙县新栽苗木存活率仅为50%,浙江省桐乡市苗木成活率不足40%,新栽植物大量死亡,“烤”出了园林绿化施工的种种弊端。
“‘将就’是目前施工方存在的普遍问题———又不是给自己家装房子,甲方才不会精益求精呢!基本上就是能看得过去就好。”某园林公司施工方如此形容目前的施工状况。同时,他还告诉记者,一个好的设计很难完全落到实处,特别是植物,很容易受造价、苗木采购是否方便等方面的影响而被换掉。而我国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很少,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等现象。
绿化工程验收没有专门的验收部门和程序,往往附属于市政项目一同验收,没有专业园林技术人员参与把关。往往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为后期维护管理埋下了隐患。
园林绿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直是一大软肋,在今年抗旱保绿中更加凸显。很多绿地没有喷灌系统,取水靠消防栓内的水,有的甚至要到很远的地方才有。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配有喷灌系统的绿地不足10%,还有不少地方依靠人工提水浇灌。绿化养护设备也明显不足,部分地方出现了“人休车不休”的保绿常态,一些地方使用类似消防水管的管子也并不合适。给新移栽苗浇水,冲力过大不但影响扎根,根系也未必能很好地吸收水分。武汉金谷园艺有限公司多年从事植物养护的刘少敏建议,绿化基础配套一定要在工程施工之初就做好设计,灌溉设施必须到位。洒水车无法通行的地方,合理安装取水阀。到了真正干旱的时期,遮阴网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局部地区可考虑安装喷雾装置。
在此次高温抗旱保苗行动中,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养护方案值得借鉴,该园实行业主、绿化养护单位“双级联动”责任制,结合点片面,除了为新植树木以及不耐高温的植物搭棚、盖网、保湿降温、减少阳光照射外,面对辰山内外广场硬化路面大、遮荫庇护少、地面温度高等特点,因地制宜摆放了600多盆荷花,从而减少地面热量、降低空间温度。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