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日消息: 11月1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首个生态湿地——锦江区白鹭湾生态湿地一期工程将接受验收。与此同时,一系列生态“加法”正在锦江区加快实施:兴建城市绿道、中心城区修绿地公园……尽管锦江区是成都城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区,但该区态度鲜明:宁可少建一点工厂和楼宇,也要把宝贵的土地资源更多地用于城市生态建设,加快城市生态修复,让市民拥有更好的人居环境。
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锦江区城市建设大提速,城市生态空间比重不高、空气水土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也随之显现。2009年,锦江区把生态作为发展目标的前置定语,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一系列区域环境整治措施,不断优化污水处理能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扬尘治理等。
以在全省率先建成中心城区“国家级生态区”为目标,锦江区从2011年开始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该区先后投入数亿元,对城区部分低洼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为公共绿地和小型市政公园。
今年,在成都市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战略部署下,锦江区启动建区以来最大的生态修复项目——白鹭湾生态湿地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6.6平方公里,相当于锦江区辖区面积的十分之一。
历经半年时间,投入10亿元的一期工程于5月底建成开放,面积3.3平方公里。
在城区人工建造湿地,会不会成为死水一潭?“从陡沟河和东风渠引水,加上天然降水,可基本满足湿地用水需求。”白鹭湾生态湿地项目负责人表示。湿地设置了水质净化区,种植了风车草、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同时,在原有地形地貌基础上,采用大量本土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形成长达6公里的水域生态景观。目前湿地共有200多种植物,绿化率达到65%,湿地边的陆地绿化率达90%以上。随着二期工程的建设,白鹭湾湿地内将逐步形成生态循环体系。“监测显示,进入该区的劣Ⅴ类污水,通过生物净化,排出时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民间组织白鹭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负责人认为,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建立,湿地小范围修复生态作用将逐步显现。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