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1日消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不仅有煤炭、天然气、高岭土、鄂尔多斯山羊绒,在生态领域,还有独特的“祭树”文化。10日,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宣传办主任宋宪磊对此进行了解读。
宋宪磊介绍说,“祭树”是蒙古族祭腾格里、祭火、祭敖包等祭祀文化中的一种,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早在清朝康熙52年,祭树便成为了当地的习俗,每年农历6月15日,查木文化旅游节,寺庙会组织前来朝圣的人们一同举行祭树活动,人们把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哈达披在古树身上,洒上一杯杯香浓的草原奶酒,献上一曲曲优美的草原赞歌,祈求风调雨顺、祈求绿满草原,同时感谢神灵对草原的眷顾、感谢上苍对百姓的绿色恩赐。
记者了解到,在黄河母亲“几”字形环绕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有这样一颗近千年树龄的油松,被称为中国第一松——油松王。如今这颗老油松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全身披裹着红色的挂袍,带着众人的祝愿和祈福,充满灵气。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鄂尔多斯的“祭树”活动更是一种对绿色生态的虔诚和追求。阿贵庙、百灵庙等庙宇的修建,使神山侧柏次生林、老榆树、油松王等古树名木避免了战争和垦荒的践踏。
在鄂托克前旗萌生传承、历百年而不衰的60棵榆树(吉拉海力苏)民歌,则是这种绿色文明的见证。相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兵分两路跨黄河去征讨西夏,在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休息,这里居住着兄妹二人,他们为成吉思汗的部队将士和军马治病疗伤,后来病逝安葬于此。第二年这里长出了小榆树苗,并很快长成大树,从此这片草原上就有了树,成为将士和商贩们的休憩之地。很多人在树下休息时会梦见兄妹二人的托梦,祝福休憩的人心想事成、牲畜兴旺等等。人们认为这里有“神”保护,榆树永远不能砍伐。从此人们在这里盖了个庙,让“神灵”保佑这片水土,并有人买了绸缎,系在那棵最古老的榆树上。从此路过这里的人,都要祭拜老榆树。榆树壕的名声大震,老榆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树”。
截至目前,每年的五月初三,四面八方的人们陆续来到这里,穿着节日盛装的善男信女,带着美酒、鲜奶、饼子、羊背子等聚集在一起,等候给榆树仙还愿或上布施。20多位穿着盛装的蒙古族主祭人员,率众叩拜最古老的榆树。熏香燃柏,泼洒食物,绕榆树洒白酒等一道道礼节成为了一种文化,人们对“树”充满了敬仰之心。
宋宪磊告诉记者,如今的鄂尔多斯对绿色的孜孜以求和神圣向往,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鄂尔多斯人把心愿与“神树”联系在一起,在心灵的深处对树油然而生神秘感、恐惧感和祈求感,祭树成为了当地一种宗教生态文化,以神话、传说、故事、诗歌、民谣、谚语、儿歌等形式传承和教育着一代代人,“祭树”文化也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潮流,世代传承,并凝聚成中华民族彰显于世的生态文化情结。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