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2日消息: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一路向北,穿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就会立即进入一片绿色的海洋。云杉、侧柏、针叶松、各种灌木,绵延的森林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拱卫着西宁。
大通县是青海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最早的地区。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还遭遇着一个大难题——林牧矛盾突出。农牧民群众拿着锄头反对退牧还林,原因只有一个,林地权属不清,种树看不到经济效益。
大通县将军沟村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地区。大通县东峡林场场长胡长寿从1985年参加工作起,就将心血倾注到三北防护林工程上。为了说服村民响应国家退牧还林号召,2005年,胡长寿提着礼、带着酒,在将军沟一住就是十几天,挨家挨户谈心做工作。
“当时哪敢想让他们多退几亩地,能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几十亩任务就很知足了。”胡长寿说,为了取得村支书邓永良的支持,他索性住在邓永良家里,瞅准机会就和他喝酒吃饭“巴结”他。可邓永良的态度始终如一,说:“酒可以喝,饭可以吃,退牧还林?不行就是不行!”
胡长寿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但却拿邓永良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邓永良和村民的理由非常充足:“种树重要还是生活重要?这些地从祖上起就是村里放牧的草山,退牧还林可以,先解决了我们的收入问题,做不到,一切免谈。”
2010年国家林权制度改革一下子使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春风吹绿了将军沟。根据这项惠民政策,所有林地承包到户,国家不仅提供苗木,下拨管护资金,而且在自家林地里种树还发人工工资,最后,林地上所有的收益都归个人。
这样的好政策一下子改变了将军沟人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态度,尤其是2012年,村里首次从植树造林上获得了实际利益。
邓永良说,2012年,将军沟村通过出售1000棵树苗获利6万元。这笔钱虽不多,但村民们一算账吓一跳,村里500亩林地按照1000棵树苗卖6万元的市场价格,总资产近千万元!
老支书邓永良扒着指头算了又算,植树造林可不得了。将军沟一共有土地20260亩,林权改革后共有林地1800亩,如果把那些用于放牧的荒山全部纳入三北防护林等植树造林项目,将会是多大的资产?
效益见到了,账也算清了,将军沟的老百姓也就支持了。这时候胡长寿变成了香饽饽,只要他到村里,大家就追着要种树指标。
胡长寿说:“现在我们要看能不能让你造林,你的地适不适合造林,不是谁想造林就能造得上的。”
随后,大通县吃准了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精神,在种树的同时,由政府出资带动村民投资发展林下经济,将军沟村农林牧业合作社随即成立。
如今,钻进将军沟村茂密的林地里,松花土鸡在林下跑来跑去,大黄、白芍、当归等中药材也傍着林子种了起来。邓永良说,农林牧业合作社今年有土鸡4500只,每只鸡可获利20元,再加上中草药种植,可为将军沟村人均增收1000元。
“将军沟的老百姓富了,将军沟也就绿了!”切实感受到村民们一前一后态度变化的胡长寿明白了,只有把老百姓的利益和植树造林结合起来,才能让三北防护林这样利国利民的工程真正获得老百姓支持。
推荐阅读:
(来源:国家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