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8日消息:俯瞰朝阳大地,遍布全市各个县区的16处自然保护区犹如一片片绿洲,织就一张绿色的生态之网,保护着朝阳的山川大地。11月5日,在北票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项目办主任徐振才告诉记者,保护区地处白石水库和龙潭水库上游,肩负着水源涵养地和生态保障区的双重重任,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经成为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的重要生态屏障。
曾几何时,地处辽西北的朝阳市由于受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影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诸多问题困扰着朝阳人,而开矿开荒、毁林放牧、采沙采石等人为破坏行为也屡禁不止,自然环境雪上加霜。
进入新世纪,朝阳市委、市政府从多年恶劣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态灾难中汲取教训,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把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朝阳生态建设主体工程来抓,不断深化对自然保护区在改善区域环境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2000年,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在朝阳县古山子乡劈山沟建立。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保护年限的增长,保护区内动植物总量和生物多样性逐年递增,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3年后的今天,朝阳市已经有16处森林生态、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为避免盲目性,确保自然保护区划建工作科学合理,朝阳每建一个自然保护区,都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他们先后邀请中科院、北京大学、辽宁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学府的专家来朝阳帮助指导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朝阳的生态建设非常重视。2009年提出要在朝阳多建几处自然保护区的要求,并加大了资金帮扶力度。目前,在朝阳市现有的16处自然保护区中,已有国家级2处、省级6处、市级3处、县级5处,占全省总数量的22%;保护区总面积达196720公顷,占朝阳国土面积的10%;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均排在全省第一位。
自然保护区数量多了,保护的质量成为新的课题。朝阳市林业局把工作重心从“增加数量”转变到“提高质量”上来。他们通过在自然保护区内建立资源监控中心、严格审查保护区建设项目、鼓励多出科研成果、建立全市自然保护区管理系统等方法,完善了保护区的管理与创新。
推荐阅读:
(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