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8日消息:10月中旬,市林业局组织相关人员赴全国造林先进县山西右玉实地观摩学习,为我市“三年植绿大行动”和林业建设汲取营养。
深秋10月,位于山西北部朔州市的右玉县秋高气爽,各类树木彩叶纷呈,山间林地草木葱茏,田间林网交织,一派北国高原风光。“唯其万千民众拓荒于不毛,方树起三北绿化造林之旗帜,赢得国内生态建设之模范(右玉绿化赋)”的右玉,60多年来,在绿色创业中孕育形成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已成为全国造林绿化的典范。
该县解放初期仅有8000亩残次林,森林覆盖率为0.03%。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先后被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4A级旅游景区。生态建设已成为全县最重要的支撑,林业成为全县第一业。
右玉是国定贫困县,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常常是有心栽树、无钱买苗。加之气候寒冷、干旱少雨、风沙侵袭,在右玉要想栽活一棵树,通常得用几年时间。但是干部群众坚信:怕难没有出路,穷熬不如苦干。右玉干部群众认准目标不观望,不讲条件不要报酬,克服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赢了一场经年累月、艰苦卓绝的造林绿化“人民战争”。右玉县多年来开展的生态建设,主要得益于两个“依靠”、两个“凭借”,也就是习总书记的批示所说的:“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两个依靠,一靠艰苦奋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率先干,为官先过林业关。在右玉,抓不好林业的领导就是不合格的领导。搞好植树造林是右玉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要务,也是履行职责的第一要求。二是干部带头干,一个系统一座山,一个单位一道梁,以人头定绿化任务,以领导定责任,分年治理,集中会战,挂牌留名,群众监督。三是群众同心干,几十年的造林绿化,已经形成了人人会种树、人人要种树、人人管种树的局面。
二靠坚持不懈。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九任县委书记抓林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随着生态变化,不断锁定目标,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七十年代是“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八十年代是“适地适树合理栽,又把三松引进来”,九十年代是“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现在是“打造精品连片栽,增值增效富起来”。目前,右玉县早期的义务植树基地、三北防护林建设基地以及市县项目造林工程基地已经变成森林公园、旅游胜地,成为右玉县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两个凭借,一是凭借“四个结合推进”。一是乔灌草结合,构建立体生态系统,主要采取了“阳坡柠条阴坡松、沟底河岸沙棘林、通道村镇栽杨树、林中进草草间林”模式。二是人工造林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实施了以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农民进城、牲畜进圈、林草进田为主的“一退三还三进”工程。三是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做强特色生态产业。四是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相结合,先后营建16个造林基地,通道绿化近400公里,建设绿化示范村130多个。造林基地大部分打造成城郊公园、景区景点。
二是凭借“五种机制”保障。一是务实高效的领导机制,层层成立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的造林绿化工程指挥部,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乡镇分头落实、群众广泛参与”的机制。二是多元投入机制,在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同时,把专业队造林、群众大会战、民营造林、股份造林等引入生态建设,创新林业发展模式。三是规范严格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和资金报账制,将资金拨付与造林成活率挂钩。四是责任明确的管护机制。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行谁种谁有、谁有谁管,乡设管护站,村设管护室,全面实行封山禁牧,保护建设成果。五是奖惩严明的激励机制。把林业建设作为干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每年年终对承担造林绿化任务的乡镇、部门、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工作落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警告、诫勉谈话直至撤职。
右玉林业建设所取得的荣誉和功绩,榆林都荣获过,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要创新思路,自加压力,走出一条生态建设的新路,走出一条生态建设和能源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路。通过参观学习右玉生态林业建设成果,结合目前榆林林业工作实际,笔者以为,今后要创新林业发展,首先要认识到“四个不够“,做到“四个提高”。
一、认识到战略高度不够,深刻反思,提高认识水平。我市生态林业建设虽然历经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当前正面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重要的位置,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必须用大生态、大经济、大发展的理念统筹林业工作,立足实际和发展潜力,把林业发展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要把握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利时机,找准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从战略高度制定长远、系统、完整的规划。将各类林业重点工程与社会造林、全民义务植树统筹布局,与建设北方生态屏障、京津风沙源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流域治理等项目整合配套,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三年植绿大行动”为契机,重点抓好灭沙工程、“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林业产业发展、资源管护、环城防护林建设等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新的造林模式,逐步完善配套政策和科技服务职能,让林业在农民生产增收中体现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二、认识到创新力不够,转变观念,提高适应能力。应该明确提出:巩固和壮大以林业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扶持和提升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优化和扩展以沙地、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构建企业加基地带农牧户、产加销一体化林沙产业发展格局。
榆林林业生态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具备了发展林沙产业和后续产业的条件,但我们的创新机制还不完善,政策法规等还不健全。当前应当尽快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群众投工投劳为基础、以企业和社会投资为支撑的生态建设多元投入机制。要通过地方法规明确矿产开发企业的国土绿化责任,要用政策机制激发农民群众参与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让农民从单一的“防沙治沙”投入转变为“治沙用沙”增收,形成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开发生态化。今后不仅要鼓励农民、企业造林,而且对想造林、造好林、造成林的农民和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和奖励。
三、认识到舆论宣传不够,深入基层,提高宣传力度。每年我们的宣传范围、时间都是有限的,没有形成连续性和长期性,农民对当前的建设生态林业政策知之甚少。在右玉县、平鲁县、朔州市的交通要道两侧,我们看到的不是产品广告,而是一块块用朴素语言写成的生态林业建设的宣传牌,用朴素而又真挚的语言告知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热爱家园,起到了长期而深入的宣传效果。今后林业宣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让生态理念进入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农村乡镇,特别是要让群众懂得造林绿化不光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增收增效,永续利用,持续发展。
四、认识到感召力不够,凝聚力量,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右玉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种树精神”,右玉精神虽然生成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实践历程中,但右玉精神却体现的是历任领导班子“咬定绿化不放松,誓让山川变绿洲”的信念,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右玉历届领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不懈治沙栽树、绿化家园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也是右玉县几代林业工作者不怕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强化干部职工思想、纪律、行风、政风建设和管理,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发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传承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治沙造林精神,学习身边的劳模和英雄,营造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提高勇于面对难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干部职工素质的快速提升,凝聚力量,凝集智慧,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生态林业建设,为建设生态榆林、幸福榆林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阅读:
(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