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0日消息:河北蔚县历史悠久,数千年文明延续,积淀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地上地下文物数量位居河北省各县(市)之首。全县目前已登记各类文化遗存一千六百一十余处,馆藏文物五千八百多件,堪称全省文物大县。众多的文物资源特色鲜明,自成一体,极具保护抢救、研究利用价值,有些文物属全国罕见。特别是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更以重要的学术价值、古朴的人文景致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见长,而且保留完整、文物价值高。蔚县历史上有八百庄堡之说,有堡就有村,有村就有庙,有庙就有戏楼,古迹到处可寻,民俗文化遗留丰富,是一个极有特色的文化古县。
据蔚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李新威介绍,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交界处,是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融合地带,境内古迹遍布,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现在保存下来的文化遗存大概有一千六百一十余处。近期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蔚县的筛子绫罗遗址、庄窠遗址、三关遗址、杨赟家族墓地、金河寺悬空庵塔群、关帝庙、天齐庙、蔚州古城墙、故城寺、卜北堡玉泉寺、沙子坡老君观、重泰寺等十二处文物古迹名列其中,另有代王城墓群与现有“国保”项目合并。至此蔚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累计达到二十一处,成为全国第一“国保”文物大县。
李新威称蔚县的文化遗产中当属古建筑保存下来的数量最多,蔚县古建筑遗产集中了辽元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遗存,其中以明清建筑最为集中,所以蔚县也被称作河北省的古建筑博物馆。关于蔚县古建类型,李新威总结道蔚县境内的古建筑集中了四大种类。
第一是古寺庙建筑。蔚县保存的辽、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寺庙六百多座。有建于辽代的南安寺,建于元代的释迦寺,建于明代的玉皇阁、真武庙、灵岩寺、华严寺等等。其中群组建筑重泰寺,建筑风格极其独特,是蔚县规模最大、主体建筑保存最为完整、时间连续性最强的千年古刹,其在三教楼后单独建置僧寮住房的形式,在全国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第二是古城堡建筑。明清时期蔚县境内有村就有堡,见堡就是村,历史上有八百村落,八百城堡之说。到目前为止,蔚县古城堡保存下来的还有三百四十多座。“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奇迹,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是河北蔚县的古城堡。”罗哲文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蔚县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它的古城堡建筑遗存非常丰富。无论是南山脚下还是北部丘陵或是壶流河两岸,随处可见一座座古老雄宏的城堡。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堪称一绝。蔚县城堡的城墙都是由黄土夯实而成。但城堡门楼各有不同。城堡大多为民建,只有一小部分为官方所建。
从西合营镇沿着112国道向北,就可以看到路东边山上有座很明显的圆形土堡,那就是西大坪军堡,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西大坪军堡是众多军堡中少有的圆形堡,古堡在靠近村子一面留有一个很小的圆形门洞,便于村民进入。西面的堡墙骑在百丈悬崖上留出一个豁口,用于观察敌情和堡内通风。电视连续剧《走西口》中,土匪头子刘一刀的匪窝黑木崖,就在这里拍摄。
第三是古戏楼建筑。蔚县古戏楼也非常的丰富,蔚县过去寺庙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几乎村村有寺庙,村村有戏台,现在保存下来的古戏楼也有二百三十多个。蔚县戏楼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众多,覆盖面大,分布广。不仅在经济、文化、交通、贸易较发达的八大镇建有戏楼,还在玉泉山麓,凤凰台下,所有的丘陵高地、平地河川、每一个村寨庄堡,都有戏楼。二是形式多样、种类齐全,不同形式的戏楼,多达十余种。三是造型讲究,装饰华丽,雕梁画栋、独具特点。历史上有八百庄堡、八百戏楼之说。第四是古民居建筑。虽说蔚县的古民居不如山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的名气大,但蔚县古民居在河北省还是数得上的。蔚县古民居具有北方民居建筑的特色,有二进院落三进院落的古民居,最多的达到九进院落,目前是以暖泉的古民居保存的最为完整最丰富。
暖泉镇大量的古民居始建于明清时代,有“三堡、六巷、十八庄”之说。据调查统计,该镇现有建筑质量较高且有观赏研究价值的明清风格的古民居两百一十三所,古式房屋两千四百六十九间。其中西古堡的古民居建筑群最为典型,最具有代表性。暖泉古民居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蔚县众多古民居的缩影,是我国北方古民居的代表。暖泉镇的古民居可与北京的四合院相媲美,是中国古民居中的佼佼者。暖泉古民居建筑布局多种多样可分为连环套院型、里外套院型和单四合院型三种。暖泉古民居全部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白灰青砖墙体、板瓦筒瓦双层覆顶,层顶起脊吻兽,富于变化、迎山、春棚、单坡、屋顶巧妙结合,色彩、门窗、门楼精雕细作,油饰彩绘。所有房层全向本院内开窗,防盗功能强。
谈及蔚县书院建筑文化,李新威介绍,从历史上看,蔚县是一个重视文化崇尚教育的地方。蔚县书院文化深厚,史上有王敏书院、蔚萝书院、玉泉书院和文蔚书院四座知名书院。从院走出来不少文人才子,如暖泉书院培育出了明代兵部侍郎张邦齐,玉泉书院培育出了清初直臣之冠的魏象枢、礼部尚书礼乐学家李周望等。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