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通道“新极地”

2013年11月25日 09:57湖南日报赵旭东

万佛山雾景

 侗乡景美如画

中国园林网11月25日消息:“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自长沙、衡阳与广西桂林、广东深圳的游客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体验千人合拢宴。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近年来,该县致力发展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生态企业为支撑的生态经济,倾力提升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和综合竞争力,着力建设地域文化极具特色、生态环境极为优越、县域发展极富活力的美丽新通道、“新极地”。

突出特色放大生态优势。生态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竞争力。着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挖掘地域特色。通道是湖南的西南大门,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生态旅游兴起,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坚实基础和很好来势。该县注重挖掘山区生态优势,突出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做足山水文章,弘扬文化魅力,彰显地域特色。把原始生态确定为始终要突出的特色、要高举的旗帜,将之与产业建设、县域发展相融合,做到城镇布局显山露水,村寨建设依山傍水,资源利用保山护水,让县域经济承载了生态特色,使其更具魅力、更具内涵、更具生命力。二是放大生态优势。为把地域特色转化为发展特色,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坚定不移地做好一件事,即保护两个原生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建设与保护并重,着力加强自然原生态、文化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原生态方面,重点在“绿”上做文章,积极“绘绿、植绿、护绿、复绿、创绿”,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推进植树造林和城区绿化,加强“三边”绿化、封山育林、“四点五线一圈”生态保护等工作,严保73.4万亩生态林。文化原生态方面,围绕侗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契机,大力实施“文化保护、文化研究、文化再造、文化惠民、文化凝心”五项工程,对侗族文化进行研究保护,对县城进行文化包装,对侗寨进行风貌还原,让侗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惠及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发展。三是突出旅游带动。从资源特点和禀赋出发,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龙头产业来培育,把发展旅游作为推动通道跨越崛起的中心工作来抓。坚持绿色经济围绕旅游创特色,城市建设围绕旅游打品牌,民营经济围绕旅游找新路,干部群众围绕旅游抓项目,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分页]

立足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通道发展生态经济既是现实选择,更是战略举措。牢牢把握“三个”关键:一是主攻生态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生态工业方面,加快生态工业园建设,成功申报省级工业集中区,黄沙岗风能发电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绿色农产品加工、竹木精深加工、旅游商品开发、风能开发等生态产业发展壮大。2013年1-10月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3.2%、12.5%。特色农业方面,着重发展休闲观光和绿色农业,规划建设了万佛山生态农业科技园,建成工业原料林、绿色蔬菜等十大农业产业基地38万亩,创建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4万亩,形成绿色蔬菜、中药材、生态水果、特色养殖、土特山货五大特色农业生产板块,成功创建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文化旅游方面,重点建设“一心一廊两区”,即县城旅游集散中心、百里侗文化长廊、万佛山景区、恭城书院景区。着手开发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等深度体验旅游产品,先后开展“大戊梁歌会”、“铁骑决战万佛山”等旅游推介活动,同步抓好侗寨“申世遗”和保护工作。1-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1万人次,增长32%,创旅游收入5.22亿元,增长28.4%,是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南省旅游强县。二是筑牢发展平台。把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建设的主战场,坚持以园区化的方式经营县域重点产业,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使园区真正成为产业的“孵化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生态医药种植园、生态工业园、万佛山生态农业科技园、恭城书院红色旅游景区、万佛山生态旅游景区、百里侗文化长廊”构成的“三园两区一廊”产业发展格局。生物医药种植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天麻、茯苓、百合、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目前已初具规模;生态工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竹木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旅游工艺品加工;万佛山生态农业科技园目前已落户惠龙、牛百岁、源田生等一批龙头企业,集约经营土地已经达到5000余亩。恭城书院红色旅游景区已入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万佛山生态旅游景区已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百里侗文化长廊正在抓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致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同时,加快推进政策平台、融资平台和技术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撑。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按照“抓大、扶小、引进、盘活、发展”的思路,切实做好市场主体培育文章。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小微企业”等市场机制,着力引进和培育成长性好、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大型项目为依托,发展一批“精、专、特”中小微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产品链和服务链条。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村群众创办家庭农场,发展庭院经济,繁荣农村经济。实行县领导联系龙头企业、机关选派工作队驻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龙头企业贷款担保等扶持制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建设,支撑通道发展。
 依托生态建设美丽通道。人民群众向往的美丽家园和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努力目标。致力实现“三个更加”:一是让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美丽通道是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通道。做到“三提”:首先,交通“提速”。力促“两高(怀通高速、武靖黎高速)两铁(枝柳、渝广铁路)一国(G209)一省(S221)”纵横交错、“三高(贵广高铁、贵广高速、厦蓉高速)三机(桂林机场、黎平机场、武冈机场)”有效对接,着力构建铁路贯穿、高速贯通、城乡一体、外连内畅的交通网络体系。其次,基础“提质”。全力备战2014年60周年县庆,加快66个重点项目、特别是37个县庆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县城道路桥梁、地下管网、城市公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农村改头换面,发展转型升级。第三,环境“提星”。开展创建5A景区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四城同创”活动,实施县城绿化、亮化、美化、配套化工程,实施城乡清洁卫生工程和农村“三清五改”行动,对城乡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着力打造更加舒适美丽的“星级”人居环境。二是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丽通道是人民富裕、生活幸福的通道。尽力做好“两篇文章”。首先,做好“惠民”文章。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打响扶贫到户到人攻坚战,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就医就学、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条件,致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其次,做好“增收”文章。通过引导发展绿色蔬菜、工业原料林、特种水产等特色种养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培育经营大户,建设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人民群众的生产收入;通过发展特色加工和文化旅游业,壮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收入和经营所得,实现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努力让通道人民都富裕起来。三是让侗乡社会更加和谐。美丽通道是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通道。紧扣“一个主题”,即和谐主题。在侗族人民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良好传统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始终保持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稳定和谐。该县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无毒害县、全省禁毒工作先进县。如今的通道侗乡,人民群众满怀希望、意气风发,安居乐业、干事创业,正沿着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通道的富民强县之路铿锵前行![分页]

 通道县情:

通道区位独特,三省交界。通道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怀化市最南端。境内209国道、221省道、枝柳铁路、包茂高速贯穿全境,邻近有桂林机场、黎平机场,周边有邵怀、厦蓉、贵广高速和贵广高铁,是南下两广、西进云贵的重要门户。

通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宋崇宁元年(1102年)置罗蒙县,翌年(1103年)改名通道县。1954年5月7日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县面积2239平方公里,人口23.75万人,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

通道生态秀美,遗存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74.56%,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达168平方公里,区内有国家自然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万佛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底生态漂流、皇都侗文化村等;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侗寨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通道风情浓郁,民风淳朴。侗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侗族语言、服饰、歌舞等13个方面习俗保存完整,独具特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市级传承人26人,是全国唯一的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通道旅游:

通道旅游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全域旅游。进入通道境内,到处都是碧水青山蓝天,到处都是侗寨人文景观,全县都是旅游景区。二是立体旅游。主要有四大类旅游资源:生态的自然景观、民族的侗文化资源、红色的通道转兵、神秘的再生人现象。三是产业旅游。一方面,围绕旅游办产业,即围绕旅游办农业、办工业、办城镇、办服务;另一方面,各类产业旅游化,如把农业办成观光农业、把侗锦织造办成技艺展示性项目等。四是协作旅游。对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双方相互设立旅游机构,签订互利双赢的合作协议。

当前,通道旅游总体形势“风生水起,百事待兴”。一是影响扩大。近年先后筹划举办中国芦笙艺术节、中国侗族民歌节、湘桂黔民族旅游商品博览会、大戊梁歌会等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万佛山4A景区挂牌开园、万佛山·侗寨全国摄影大赛、万佛山·侗寨旅游活动周、铁骑决战万佛山等大型营销活动,在桂林、柳州、怀化、长株潭、广东等地积极开展营销活动,通道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景区提质。实现万佛山景区、龙底生态漂流、皇都侗文化村、芋头侗寨、坪坦侗寨等景区景点的改造提质。三是交通突围。初步形成了以枝柳铁路、209国道、221省道和包茂高速通道段(12月10日正式通车)为主干,以县际公路为网络,以乡村公路为补充的交通体系。逐步形成靖黎三龙绥1小时经济圈,怀邵桂柳2小时经济圈,华南泛珠5小时经济圈。四是市场活跃。一方面外地游客络绎不绝,2012年共接待游客28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21亿元,增长21.8%;另一方面,旅游投资市场升温,旅游战略投资商纷至沓来。五是群情高涨。老百姓盼旅游、办旅游、兴旅游的热情旺盛。

通道旅游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实施“246”计划,就是打造2张名片、夯实4项基础、提质6大景区。打造2张名片,就是通道侗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万佛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夯实4项基础,即加快基础接待设施建设,做活系列节庆基本活动,加强旅游工作队伍建设,推进侗寨风貌环境整治基础工程;提质6大景区,就是提质万佛山景区、龙底漂流景区、百里侗文化长廊景区、通道转兵会址恭城书院景区、通道再生人现象坪阳景区、县城5A级景区。

侗寨“申遗”:

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建筑“三宝”。目前,通道全县共有鼓楼267座,寨门118座,风雨桥117座,凉亭256座,戏台92个。文物资源方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马田鼓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坪坦河风雨桥、白衣观、恭城书院、兵书阁及文星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横岭鼓楼、阳烂寨门、陈团寨门、坪溪寨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以及不可移动文物416处;文化遗产方面,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织造技艺、侗族芦笙、侗戏,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大戊梁歌会、侗族喉路歌、侗款,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

近年来,通道紧紧围绕“通道侗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世界文化品牌、占领世界文化高地”目标,以打造民族特色村寨为平台,重点建设和开发皇都侗文化村等14个特色村寨,积极向国家和联合国申报区域性保护区。芋头、横岭、坪坦、阳烂、中步、高步等6个侗寨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有望填补湖南“世界文化遗产”空白。

推荐阅读:

财政杠杆撬动绿色经济发展

四川泸州:提升绿色经济加快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大连旅顺口区转变发展方式促绿色经济发展

福建龙岩:走一条"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科学发展之路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