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6日消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日在京发布报告《中国绿色长征》,盘点了近十年来中国绿色经济转型取得的显著进展,但报告也指出,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上,仍面临政策执行不到位、企业动力不足以及研发不力等多重问题。
这份报告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盘点了中国在重工业、可再生能源以及环保产业领域的“绿色”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经济活动,过去十年来,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经济学家盛馥来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
报告工作组负责人、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俞海博士表示,绿色经济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是由强有力的政策框架所驱动。比如,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推动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沼气发电等项目装机容量的增长;针对水泥行业的法规促使大量落后产能被淘汰;各级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则吸引资金流入环保产业。
但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执行不到位。中央政府的政策要求与地方政府的落实之间往往存在分歧和差距。地方政府更关注短期的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发展的长期环境影响,导致一些环保政策、法规实际执行效率低下。
其次,企业动力不足。这与第一个问题直接相关,环保法规的执行不力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增加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
第三,研发不力。在新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存在不小的技术差距,中国政府需要鼓励长期的研发投资,进一步支持国内的技术创新。
对于上述问题,俞海指出,绿色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环保政策、法规的严格执行,另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发出更为明确的政策信号,尤其是通过财政刺激政策鼓励绿色投资。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在太阳能、风能等行业出台了明确的鼓励政策,但是,在电网建设、污水处理、水泥行业减排等领域,仍然需要更有利的激励措施。”俞海说。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