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林木直补怎样掀起种树潮

2013年11月29日 08:46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园林网11月29日消息:初冬时节,出太原循路向北,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到阳曲县六固村,目之所及都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树。六固村,曾经树稀人少,全村面积18.5平方公里,共42户、195人,宜林地占总面积的94%。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高保宝说:“最近两年多,因为有了林木直补,全村种了38万多株树,比以前几十年种的树的总和还要多。”何为林木直补?它怎么调动了大家种树的积极性?这仅是个案,还是值得推广的做法?记者展开调查。

  林木直补怎么补?

  新种一棵树一年补一块,只要树活着每年有收益,不再“辛辛苦苦几十年,中间不见一分钱”

  “大家都听说过粮食直补吧,我们村实行的是林木直补,没听说过吧。”高保宝颇有些自豪地说。六固村是全国唯一的“林木直补”试点,办法就是对林地内现有树木一株每年补贴0.5元;新栽植、达到一定标准的树木,每株树每年直补1元;低于标准的,先直补0.5元,生长达到标准后直补1元,直补金均在一年后苗木保证存活时予以兑现;现有和新植灌木林统一按照每亩5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核心在于,农民个人名下的树木只要存活,每年都能从中取得收益,树木的所有权仍属于农民。

  在缺林少绿的北方,受自然条件限制,种树多以生长周期长的生态林、公益林为主。而目前,我国缺乏生态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价值无法计量、无法实现;种树人实现经济效益的途径单一,只能等到树木成材轮伐获取收益,周期太长,缺乏短期收益,没有好的激励杠杆。一些种树大户反映,数十万棵树在那放着,却经常是囊中羞涩、甚至负债累累,处于守着森林财富受穷的窘境。

  “你别小看这一块钱,它把老百姓的种树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太原市“林木直补”试点领导组办公室主任田维春说。六固村民孙果光家林改分到了近1000亩林地,试点两年一口气新种树木近8000株。“以前种树不归自己,而且每年没有收益,没啥热情。”孙果光说:“试点后,种树每年都见现钱了,全家种树的精神头来了。现在种树有种存钱、上保险的感觉,种得越多,后期收益越大。”

  “国家实施集体林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在哪造林的问题。”田维春认为:“但没有解决‘辛辛苦苦几十年,中间不见一分钱’的近期收益问题,过长的远期收益很难调动农民造林以及管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而林木直补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

  高保宝说,林木直补政策让周边的荒山绿了、老百姓富了,期盼好政策能延续下去。

  “一元钱”直补是多还是少?

  补贴预计带动村民年增收82%,能否继续调动积极性,将受种树成本等因素影响

  “据科学测算:一棵树年自然生长平均增值少则3元以上,多则可达十几元至几十元。”田维春介绍:“另外,每株树木平均一年的生态效益(我国口径)价值0.39元,而欧美口径的生态效益价值是木材价值的9倍多。”

  田维春认为,从树木创造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来看,这一块钱的直补一点也不多;而且这一块钱是激发老百姓种树积极性、撬动植树价值倍增的杠杆,绝对物超所值。

  实施林木直补后,时时有收益,这让六固村老百姓心里想的是多栽树、管好树。试点两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火情、病虫害情及涉林案情。2010年,太原市财政共为六固村下发直补金10万元,带动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20%;另有41.5万元的直补资金已经到位,正在核定村民的植树株数,以便按量发放,预计能带动全村人均纯收入增长82%。

  一块钱少不少?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六固村历史上就有育苗种树的好传统,植树的成本也要低不少。高保宝说,如果不是自己育苗,种树的成本会上升不少。目前,六固村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地都种上树了,而相对自然条件较差、偏远林地的种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以后,一元钱的直补能继续调动多大的种树积极性还有待观察。

  田维春认为,政府出的这“一元钱”直补可以算买“生态”这种公共产品的支出。补贴太高、政府负担大幅加重,将影响直补政策的推广,将来有了合理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可适当调整林木直补的金额。此外,这“一块钱”是年年都有的收益,相对比较合理。

  “一元钱”直补能否推广?

  直补杠杆作用明显,但补贴标准应匹配种树成本,大范围计量和发放方式需改进

  长期以来植树造林、树木管护成为政府及林管部门行为,吃力不讨好,费力干不好。在六固村的试点中,“一元钱”林木直补的杠杆作用非常显著。老百姓成为植树、护树的主力,政府及林管部门就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制定政策,进行业务技术指导服务,能有效避免因职责不明、事权不分、管理生产紊乱等造成的消极腐败现象。

  如何推广试点经验、在什么范围推广、如何制定补偿标准?

  有专家认为,一元钱的林木直补具有较强的生态补偿性质,比较适合北方生长周期长、生态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一般的生态公益林,对经济效益显著而生态效益一般的经济林木,补偿标准应该有所差异;南北方的自然禀赋不同,种树的成本、收益、时限差异较大,在补偿标准上也应该有所体现。

  目前,在六固村的直补试点中,直补款的发放,村里采取了种植户自报,互相监督,村委会组织专人核查的办法,以保证栽种数量准确;同时还规定,直补发放要在种树一年之后经检查树木确已成活,村民才能拿到直补款,以保证植树量和成活率的准确性。山西林业厅厅长李永林说:“但这种直补计量方式在小面积、小范围、小数量还能做到,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在直补计量方式上还需进一步改进。”田维春认为,六固村能做到的,别的村也能做到。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苗木直补”政策的监督评估体系加以解决,将村乡政府作为第一监督主体,负责苗木数量的统计和申报,县级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也成立监督机构,审核上报的苗木数量真实性,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督确保直补款项下发的准确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专家认为,森林应该属于生态型的自然资源,种树是实现其增值的重要渠道,作为实施增值行为的主体老百姓理应从中获取该得的利益。

  记者手记

  人人参与生态建设,需要杠杆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六固村的林木直补恰似一根杠杆,杠杆的一端是一块钱的林木直补,一端是种树的生态及经济效益。林木直补还需要一个更有力的支点、足够的长度,以撬起更大的价值。

  支点就是科学、合理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这个支点决定着多大程度激发老百姓的积极性;林木直补的推广范围恰似杠杆的长度,没有足够大的规模,就谈不上杠杆实现的价值倍增。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让群众成为看客。如何充分调动老百姓积极参与,对生态文明建设快慢、成败率至关重要。林木直补无疑是一种值得深入探讨、广泛推广的模式。

推荐阅读:

江苏:扬中市环岛生态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山东德州:党组副书记陈焕然到乐陵调研生态林业工作

安徽:环巢湖“金项链”将添万亩生态林

山东平邑:生态林业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