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牌警告”地质公园的正面效应

2013年01月15日 12:59深圳商报吴学安

中国园林网1月15日消息: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中国三大著名景区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黄牌警告,督促三者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等方面整改。此前201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专家认为五大连池在地质科普宣传和对外交流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据悉,三大景区若第二次评估继续收到黄牌,将被取消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资格。近年来,公众对国内诸多景区的印象恐怕多为“人多、门票贵”,要说科普,则是“连影子都见不着”。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三大景区亮黄牌无疑是让这些景区示丑。在2014年前,这三家景区还将接受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评估局的全面检查评估,到时再通不过,就会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除名。到那时这些景区用来招揽游客的这块金字招牌将被摘掉。因此,现在这三家景区不敢掉以轻心,忙着认账认错,着手整改。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名号是景点招揽游客的金字招牌,也是景点门票、旅游市场的保障,但名号并非只是一纸证书,它清楚列明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针对“黄牌警告”事件,业内人士表示,纵观目前国内不少景区,身上都背负着地质公园、文化遗产的牌匾,然而却普遍呈现出一种“重评选、创收,轻保护、科普”的现象。这些景区注重名号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把创收放在第一位,在申报后忽视了自己应当承担的宣教义务,违背了申报的初衷,无异于本末倒置。此次,三大景区被“黄牌警告”的消息甫出,自然引发诸多叫好声。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目前已发展成为旅游大国,其中不少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等名录。然而,“重评选、创收,轻保护、科普”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多数景区的通病。没有名号的景点忙着捞名号,有名号的景点忙着捞钱,而谁也不把保护遗产、科普宣传等应尽的义务当回事儿。究其原因,各地的旅游景点普遍被权力和资本联手开发,在商业和公益方面很难做到应有的平衡,有时候,要么在过度商业化逐利之中伤害到旅游文化本身的底线,要么在一些权力驱使之下使相关旅游文化景点成为权力者的私家花园,这些无疑偏离了旅游文化景点公益性的本质。

虽说时下,张家界、庐山和五大连池三大景区如履薄冰、纷纷表态整改多是因为怕丢了名号,收益受到影响。可被动的整改也是整改,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开展环境教育项目,保护溶洞环境等该做而未做的事,这回都被提上工作日程并承诺做到;对游客而言,该到而未到的贴心服务也有可能借这股东风成为现实,如编印科普教材,介绍地质知识,增设解说牌、标志牌等。但愿各地的旅游景区景点能够接受张家界、庐山和五大连池的教训,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千万别忽视建设管理、维护利用、环境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等工作。 

推荐阅读:

甘肃:武山县水帘洞丹霞地貌被确定为省级地质公园

“黄牌”能否擦亮地质公园的金字招牌

世界地质公园如何走出“轻科普”怪圈

湖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被黄牌警告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