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建立健全六大制度守住生态红线

2013年11月05日 09:00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中国园林网11月5日消息:10月24日,省领导率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来到常州市武进区,对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进行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低碳示范生态公园科普基地、滆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区域、江南花都产业园等地,并召开座谈会,了解常州生态红线落地情况。

现场直击

“西太湖”华丽转身

滆湖,又称“西太湖”,是苏南第二大淡水湖。湖面形态犹如一长茄形,湖区面积146.78平方公里,分属常州市武进区和无锡宜兴市管辖,其中武进区水域面积达到105.37平方公里。

走近如今作为武进备用水源地的滆湖湖畔,只见眼前水色清洌,视野开阔,没有任何有碍环境的观瞻。可是当地人说,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住在湖边不见湖”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滆湖围湖造地、围湖养鱼状况日益严重,导致住在湖边的人家只能看到围网或农田却难以看到湖水;滆湖水质也日益恶化,滆湖水环境问题成为湖西乃至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

2008年,武进全面启动滆湖整治和保护工程——首先,对周边10个镇(开发区)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同时,周边地区累计关停、淘汰、搬迁化工、印染、电镀等污染企业70余家。苏南最大复合肥生产企业中东集团公司已全面实施停产搬迁。周边5公里及主要入湖河道沿线1公里范围内不批有水污染产生的项目。周边4家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工程,56家企业完成整治,120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计;周边村庄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3套,农村污水处理率达40%以上;划定生态红线,开展退渔(田)还湖3.988平方公里,清淤12.09平方公里。

通过环境整治,滆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综合污染指数由2008年的0.77逐步下降到2012年的0.62,富营养指数由2008年的61.6下降到2012年的58.5。

而在滆湖东岸,一个低碳示范生态公园科普基地正在紧张建设当中。该项目从原湖岸线向陆地开挖,结合沿湖洼地整治、餐饮船店取缔、环境综合修复工作,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建成后,湖岸线将向陆地推进约300米,新增湖面约56公顷。公园内还将建设一个生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将对滆湖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因素开展一系列监测、观测工作,为滆湖,乃至整个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常州亮点

建立健全六大制度

常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共33片,涉及13个保护区类型,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0.65%。省规划公布后,常州市对每个片区逐一进行了现场勘查、走访、调研和排查,制订“一区一策”保护方案。对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内及周边的新、改、扩建项目,坚持实行生态环境准入制度。

调研中,常州市正在着手进行的为生态红线区保护建章立制工作引起调研组的高度关注。一是建立红线区管护问责制度。常州市已明确在2014年6月前落实管护单位,明确人员、职责与任务,建立考核机制,保障好生态红线区的休养生息;二是建立生态准入制度。将生态红线区保护要求纳入环保“三同时”体系,作为项目环保审批的先决条件,对生态红线区保护要求冲突的项目实施“零容忍”;三是建立生态监察制度。对于生态红线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污染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项行动,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和行为进行清理,同时督促生态修复项目尽早、尽快、尽好完成;四是建立生态补偿制度。2014年底前制订完成市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意见、技术规范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2015年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让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同时严格控制生态红线区内土地和生态资源占用,确需占用且与保护要求不冲突的,由辖市区政府“占一补一”,确保红线区面积和生态服务功能不降低;五是建立生态联席会议制度。由市生态办牵头,按照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以条块结合的方式,将各生态红线区域的保护和建设职能分解到各辖市、区和市各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推进生态红线区管护。具体工作纳入每月生态文明考核点评;六是建立生态资金保障制度。完善有关财政资金配套政策,逐步把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明确保护资金的财政拨款渠道,确保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各项工作资金得到保障。

专业意见

鼓励红线外建生态保护区

调研中,武进区领导提出一个设想,把围绕滆湖在红线保护之外的片区,建成省级生态保护示范区,这其中包括花博园、以花卉产业为主的嘉泽小镇、低碳工业园和国家绿色建筑园区等。“主打生态牌、人才牌,从而探寻一个生态与产业融合共生的科学发展路径。”

目前当地已主动把武进最大的镇、方圆106平方公里的嘉泽作为常州唯一不考核工业指标的镇进行试点。这个位于西太湖(滆湖)之畔的花木之乡,如今集中精力发展花卉产业,并与旅游观光双链互动。走进嘉泽,但见蓝天、碧水、小桥、流水、绿树、繁花,恬静悠然,难怪当地人骄傲地说这里是“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

省环保厅负责人对提议表示赞同。地方积极要求把没有纳入红线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说明当地对生态保护、科学发展认识非常到位。“记得2009年到滆湖调研时,我还看到很多的围网,没想到这次来变化这么大!”同时,他充分肯定常州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探索,认为这6项制度可以为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副省长许津荣表示,单纯追求GDP,老百姓并不满意。现在大家追求的,应当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融为一体的综合效益。我省人多地少,经济总量大,开发强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各种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功能的破坏,进一步优化人口、土地、产业等与环境要素的资源配置,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划定并严格坚守生态红线,就是一种兼顾发展与保护的创新。

对于下阶段工作,她要求,一要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问责制、准入制、补偿制等配套制度;二要落实保护措施和任务,做到项目化落实、标准化管理;三要科学用好生态资源,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她鼓励支持常州、武进在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上率先探索、率先实践。

推荐阅读:

重庆:发展绿色经济 向生态要效益

探寻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黑龙江:汤原多管齐下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福建:龙岩对破坏森林生态行为下达禁令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