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2012鲜切花关键词

2013年01月17日 09:41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1月17日消息:2012年对鲜切花来说是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年份,百合种球商苦不堪言,而花农赚钱笑开了花。回头看看,还是高兴的事儿更多,给力的消费、设施的优化等让行业越走越稳健。让我们一起来———   

1.冷链物流   

2012年,由昆明多家花企联合运营的昆明至上海鲜花冷藏车运输线完成试运营。其单程运输时间为30个小时,途经的合作城市有南昌、衢州、金华、义乌、杭州、上海,这些地区的花卉批发市场和花店将能第一时间获得高品质鲜花。每公斤运费低于航空运价,全过程几乎无损耗、品质显著提升,可根据品种需求实现带水运输,发车频率可随货量调整……   

点评:不要轻视奔波在产销之间的几十台冷藏车,它们是解决产业发展过程顽疾的希望,冷链物流所带来的综合效应远大于其实际功能,在花卉流通发达的欧洲,只有极少数地区采用航空运输,绝大部分都使用冷藏车。继昆沪线、昆广线开通以后,不少物流公司开始关注并跟进投资,可以预见,西线的成都、西安,北线的郑州、北京、沈阳,南线的广州、深圳,都会陆续复制,全国性的冷链物流网可能由此形成。鲜切花欲开拓更广的市场空间,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加快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综合提高产品品质。这也是产业突破困境的必由之路。  

2.林下产切叶   

自广东采用公路边粗放种植栀子花切叶后,2012年,以海口为主的鲜切叶生产结合林下经济模式获得初步成功,并开始向种植户大力推广。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如突然间搅动了一潭死水,海南鲜切叶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橡胶林下土地,每年每亩只需30元,橡胶林天然形成的遮阴效果节省了大量设施成本;而与胶工的合作大大减轻了花卉行业较高的用工成本负担,胶工在日常工作之余生产切叶,企业人工费用支出能减少两三成。  

点评:生产方式的改革往往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契机,海南采用林下套种切叶,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两三年海南的切叶生产有望全面革新,产业规模也会迅速扩大。海南鲜切叶的四大产品鱼尾葵叶、散尾葵叶、竹类、巴西叶,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新品种是否能在新模式下正常生产还有待验证。超低的生产成本使得海南切叶拥有了极强的竞争优势。需要警惕的是供需失衡:迅速爆棚的生产和缓缓成长的花卉消费如不能和谐同步,所造成的创伤会需要很长的恢复期,更有甚者,恐会伤及产业根本。  

3.进口花冒尖   

进口鲜花的显著特点是新品种和高品质,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端客户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消费量固定,价格、利润空间平稳是业内对进口鲜切花的总体评价。2012年的两个情人节和婚庆用花市场,对进口高端鲜切花的需求明显增长,厄瓜多尔的“皇家玫瑰”越卖越好,荷兰、哥伦比亚、新西兰等国的特色花卉的订单数量也不断攀升,澳大利亚的优质叶材也在年初试水中国市场,记者甚至接到墨西哥鲜花企业咨询中国市场情况的电话,中国鲜花消费群体的成长成为产花国关注的焦点。  

点评: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无从下手到如今拥有一批稳定的高端客户,进口鲜花的走俏,说明国内鲜花消费层次划分更为清晰。现在这些需求仍体现在节日用花高峰,日常用花对高端产品的消费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换个角度来看,高端市场被进口鲜花占据,说明我们自产的切花在品种、品质、采后以及物流方面还存在不足,进口花增量造成的市场冲击是短暂的,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让我们的企业感受到危机,方能努力改进。  

4.全面牛市   

2012年,花农笑开了花,鲜切花类产品全线涨声四起,月季、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产品更是保持了近半年的高价期。在各地的二级批发市场上,月季每扎50元至60元、多头百合60元至80元、康乃馨每扎25元、非洲菊每扎20元……虽然最终的价格数据还未出炉,但这样的高价似乎形成了常态。进入秋季后,洋桔梗切花货源高度紧张,批发商都拿着现金守在花农的地里抢货,绣球切花也在淡季卖出了高价,郁金香切花连续3年飘红,35元的批发价格是花农生产成本的两倍。业内人士笑称:2012年要想找出几个不赚钱的产品真的很难!  

推荐阅读:

鲜切花销售逆市飘红孕育新希望

浙江:温州新春年宵花价格与往年持平 红豆杉渐受青睐

江苏:镇江鲜切花率先涨价 年宵花价格“淡定”

江苏:苏州进入腊月 各式年宵花热销[分页]

点评: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前提下,鲜切花行业能成功逆袭实现牛市分外难得。出口逐年的稳步增长是行业平稳前行的保障,内销的表现给力才是关键:传统节日用花、新兴网络平台以及婚庆用花成为2012年拉动鲜花消费的“三驾马车”。花价有涨有跌,面对牛市,从业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顺境或是逆境,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泰然处之。  

5.球市冰点   

2012年,百合贸易企业间见面的问候语变成“你们亏了多少?”荷兰进口百合种球从销售季开始之初就不断出现价格下滑。在昆明、凌源、连云港等主产区,球径为12厘米至14厘米的‘西伯利亚’每粒批发价格为0.7元,14厘米至16厘米1.5元至1.7元,16厘米至18厘米2元至2.2元,18厘米至20厘米2.3元至2.5元;12厘米至14厘米‘索蚌’每粒1元,14厘米至16厘米1.6元至1.8元,16厘米至18厘米2.3元,18厘米至20厘米2.3元至2.5元。全规格交易价格低于去年均价30%,跌破贸易公司采购成本,出现极为罕见的全行业亏损,几乎无一家幸免,卖得越多就亏得越多。此外免税指标不足、滞港时间过长、种球病毒严重等等“场外”因素也让贸易商们头疼不已。  

点评:从种球进口量排名数十名开外,到今年的世界第二,中国用了短短的不到10年时间。对生产的“大跃进”,市场并不买账。2011年至2012年,种球进口量从13000万粒到16000万粒,再加上国产种球这两年的产量倍增,单纯依赖内销市场的百合实在“吃不消”。在经历一段难熬的低价期后,百合切花价格抬头又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但贸易商们切忌好了伤疤忘了疼。  

6.天灾频仍   

连续3年的春旱,给鲜切花主产区云南带来了巨大的烦恼,受干旱影响的鲜切花生产面积多达2万多亩,涉及4000多户花农。7月上旬,山东临沂连续出现3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非洲菊受灾面积达到1万亩,超过当地种植面积的50%。进入冬季后,南北多个主产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百合、非洲菊、月季等产品的品质和上市量都受到影响,很多基地紧急增加加温设施。异常气候造成的花卉生产损失在逐年加重,天灾越来越频繁,使得传统的借助气候优势节约生产成本已经慢慢失去优势,加快花卉生产设施化进程成为热议话题。  

点评:花卉作为特色农业的一部分,设施化生产应该是基础,合理的设施配备可以提升品质、节省劳动力、提高产量等。但目前国内花卉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在恶劣气候的刺激下,近两年,花卉设施化进程明显加快。设施化建设不仅能抵御天灾,更能改善国产优质鲜切花不足的现状。不少主产区的政府也认识到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扶持和补贴力度。对生产者来说,短期内的高投入会赢得长远回报,应该抓住机遇进行设施升级,宜早不宜迟。  

7.对日出口   

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中国政府立即回应,宣誓主权。钓鱼岛争端的升级延伸到经济领域,给我国鲜花对日出口蒙上阴影。但到岁末,切花菊、康乃馨、切叶等主要对日出口产品并未受到影响。初步统计,康乃馨对日出口量突破8000万枝,连续10年保持稳定增长,是第二大康乃馨对日本出口国。目前,云南、海南、广西等地的冬季菊花出口日本也都顺利完成订单,切花菊的价格也稳定在每扎30日元至35日元,出口量稳中有升。虽然也有企业反映日本海关检疫部门加强了对中国花卉产品的抽检次数,但并不妨碍鲜花出口整体飘红大局。  

点评: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消费国之一,其鲜花贸易非常活跃,进口货主要来自荷兰、哥伦比亚等国,对花卉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大香馍馍”。随着国产鲜花品质的提升,中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场外”因素过多增加了经营风险,今年对日出口的过程很惊心,结果很惊喜。在加强品质管理的同时,花企应拓宽销售市场,分散风险。  

8.给力配角   

给力的2012年里,不仅各类主花材赢得了掌声,洋桔梗、绣球、红掌等第二梯队,甚至郁金香、满天星、向日葵、唐菖蒲等配角,都有优异表现,个别阶段甚至抢了主角的风头,延续着良好的上升势头。现阶段,第二梯队与配角大多具备多种花形和丰富的花色,而几百亩和数千亩的生产规模,市场具备足够的消费能力。洋桔梗集中在云南通海县,唐菖蒲和郁金香则主要集中于北方的凌源地区,红掌在云南、海南产量较大,区域高度集中的生产不仅能更为便利地组织销售,对供需平衡度的把握也更为精准。  

点评:在大众化消费形成规模以后,个性化消费必然会走上前台,产品以及品种的多元化是产业发展的未来,“百花齐放才是春”!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加强国外优良产品和品种引进的同时,我国的花企和科研单位也在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以及野生花卉的驯化推广,相信未来的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给力配角。  

推荐阅读:

鲜切花销售逆市飘红孕育新希望

浙江:温州新春年宵花价格与往年持平 红豆杉渐受青睐

江苏:镇江鲜切花率先涨价 年宵花价格“淡定”

江苏:苏州进入腊月 各式年宵花热销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