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8日消息:以黑色形象示人的山西,在地图上的形状却是一片绿叶,这正好吻合了我省绿色发展、生态省建设的蓝图与理念。与这一目标相对应,我省绿化山西、气化山西、节能减排等工作正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奋力前行。
2012年,缺林少绿的山西继续加大造林绿化步伐,新增林业面积近500万亩。地处京津风沙源地区的朔州市和右玉县更是大力度开展造林,其中,右玉县每年新造林在10万亩左右,山阴、怀仁、朔城、平鲁等县区集中连片的造林面积都在30万亩以上。柳林、沁县、介休等县市精品工程都在万亩以上。
2012年,气化山西进程在加速发展,太原居民全部改烧天然气,全省工业、商业、旅游景点、燃气汽车等天然气用户不断扩大,气化总利用量达41亿立方米,覆盖所有省辖市和70%的县(市、区)。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在克难攻坚中铿锵前行,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3.5%,11个设区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国家二级标准,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3.1%,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24.2%和22.5%,烟尘、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削减比例均达全年进度目标。
2012年,生态省建设稳步推进。晋城市荣膺国际花园城市,新创建6个省级环保模范城、24个生态乡镇、183个生态村,314个村庄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434个村庄正在实施整治,受益人口133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省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内在要求。全省上下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以建设生态试点省和循环经济试点省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三晋人民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 “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美丽山西不仅要有富裕生活,还需要健康生活:新鲜空气、干净水源、安全食品、优美环境。
新的一年,我省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9项约束性减排指标,11个省辖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80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解决冬季空气质量反弹顽症。推进“两山”造林、“两网”绿化、“两林”富民、“两区”增绿、“双百”示范、“双保”管护等6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抓好矿区生态治理修复。创建一批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村,完成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任务,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体现循环经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从企业、行业、园区、区域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目标已明确,号角已吹响,全省上下要全面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环境保护、污染减排和“绿色生态工程”作为践行生态省建设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效抓手,合力推进减排、净空、净水、清洁、提质、创建6大工程,使我省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转型跨越发展。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省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小步,还需在质量上进行提升和加强,在制度、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个部门,是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变过去单一的以GDP论英雄的定式,推动科学发展,不能求一时轰动,而是应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少留历史欠账、多为后人铺路,切实把发展的蓝图绘精准,把百姓期盼的事做精细,才能让未来的事业更精彩。
推荐阅读:
(来源:山西日报)